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获取前的准备(doc 70页).doc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获取前的准备(doc 70页).doc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获取前的准备(doc 70页)

人力资源的获取--乱花渐欲迷人眼、人才名目何其多 第一章导论 人力资源的获取--乱花渐欲迷人眼、人才名目何其多 刘大枫 如今在高校里,说到各种人才的名目,可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了。高校教师的层次,本来只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但今非昔比,更吸引人们眼球的,至少还有院士、博导和博士。而高校人才的名目,更多的还有以下这些。  譬如,我们启动、实施了诸多“人才工程”,仅与高校相关者就有多种。国家级的 ,有“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的,有“111人才工程”、“125人才工程”、“131人才工程”、“151人才工程”、“555人才工程”、“三五人才工程”、“三三三人才工程”、“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等。 还有诸多“计划”。如“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等。各省市、部委、科研机构直至学校,各自的“计划”也随之竞相出台,于是就又有了“芙蓉学者计划”、“楚天学者计划”、“闽江学者计划”、“皖江学者计划”等。 至此,应该说人才名目够多了吧,不,还有各种各样的名义、称号呢。如“专家”、“学者”、“带头人”、“骨干”、“优秀”、“跨世纪”之类,则更多如牛毛。 最后还应提到的是,“权”和“位”也可以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譬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育督导团成员”、“全国各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以及“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主任编委”等。 对我们的人才之众,欢欣鼓舞之余,我心中又生出许多疑问。 其一,一些名目,是否还欠斟酌?最可笑的是“跨世纪”,只要活到2001年,谁能不“跨”呢?其二,诸多人才名目,有何、甚至有无逻辑关系?究竟哪一种才是真正的、最突出的人才?其三,人才的名目与实际人才的多少,是否相一致、相吻合?如果有好几种名目,最后都授予了同一个人,那么这些名目,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在统计工作中,是否还有意义?其四,那些数字化的“人才工程”,其数字是怎么来的?人非产品,成才几多,应当事后统计,还是事先计划?数字既定,是否有人会因此而被“推出去”或者“拉进来”?其五,为了这些名目,我们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多少机构和人员,甚至拉关系、走后门?其六,这种扶持人才的方式,究竟效果如何?尤其是那些“带头人”,都起到了“带”的作用没有?相反,有些服务、管理上的制度、环节,是否仍在束缚、阻碍着科学技术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最后我想说的是,为了“尊重人才,重视人才”,我们搞了那么多“工程”、“计划”之类,层层搞,处处搞,这使我忽然想起了过去大轰大嗡的“搞运动”、“放卫星”。这下子,由乱花渐欲迷人眼、人才名目何其多带来的“欢欣鼓舞”,便又蒙上了一层忧虑和沉重。 (《中华读书报》6.16) 第二章人力资源的获取前的准备 人力资源—沃里科公司的“第二个春天” 1983年11月3日,美国《纽约时报》在商业版上,刊出一篇题为《日本人管理好了一家美国的工厂》的长篇报道,在美国企业界引起轰动。 由美国沃里科公司管理了15年的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是著名的希尔斯公司的协作厂家。该厂生产的电视机多由希尔斯公司经销。这家电视机厂一度曾有员工2000人,无论从产值、规模、还是职工数量上来说,都是阿肯色州弗里斯特市的重要企业,在当地的企业界中举足轻重。 但是沃里科公司由于管理不善,屡屡出现质量问题,致使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陷入重重困境。厂里生产的电视机居然有10%过不了本厂的质检关,必须返修才能出厂。销出的电视机由于质量不佳,使用户怨声载道,造成产品大量积压。 工厂的财政状况难以为继。不得已厂方只能大量裁员,职工人数减少了3/4,只剩下500人。此举一出,人心大乱,工人们更是无心生产,工厂到了几乎倒闭的地步。 作为销售商,希尔斯公司对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的产品质量大为恼火,大量返修的电视机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更是败坏了希尔斯的声誉。看到电视机厂一片混乱的景象,希尔斯公司又为它的前途而担忧。 为了扭转厂方的不利局面,由希尔斯公司出面派人前往日本的电器制造业中心一一大贩,邀请久负盛名的日本三洋公司,购买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的股权,并进一步利用日本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来领导这家工厂。 三洋电器公司对希尔斯的建议迅速作出反应。1976年12月,三洋公司开始大规模购入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的股份,并取得了对该厂的控股权。1977年1月,三洋公司派出了大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接管了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 日本人到达目的地后,马上发现他们面临着双重困难。一方面,同日本工人比起来,美国工人的劳动纪律性差,生产效率低,因此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差;另一方面,工厂中的工人乃至整个城市的居民,并不十分欢迎日本人的到来,战后形成的对日本人的轻视和不满情绪,仍在起作用。 显然,日本管理人员无法采用在日本惯于使用的管理方法。

文档评论(0)

kell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