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张纸意象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半张纸意象解读

半张纸意象解读   1936年,瑞典学院的评奖委员和院士们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堪称“美国戏剧之父”的尤金?奥尼尔(1888-1953),就是这样一位大师,他在“受奖演说”中却对瑞典人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的工作受惠于一切现代戏剧家中最伟大的天才――你们的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他坦陈自己受惠于19世纪瑞典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恐怕并不仅仅是出于对东道国的尊重而说的虚与委蛇之辞。尤金?奥尼尔何以推崇斯特林堡呢?      一.斯特林堡:文学巨擘,还是“怪人、疯子”?      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现代戏剧之父。他当过小学教师、报社记者,后在皇家图书馆当管理员。他在十九世纪末革新了长短篇小说、诗歌和散文等几乎所有的文学形式。代表作有《父亲》《死亡之舞》《红房间》及《鬼魂奏鸣曲》等。斯特林堡一生共写过六十多个剧本,大量的小说、诗歌和关于语言研究的著作,留下书信七千余封。他的作品对世界各国的大文豪都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如法国的加缪、爱尔兰的贝克特、美国的奥尼尔等。   然而,斯特林堡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巨擘,一直被视为“怪人”和“疯子”。与世长辞后,他的作品和功绩才渐渐受到重视,在瑞典出版了75卷本的《斯特林堡全集》。随着“2005斯特林堡在中国”活动的举办,以及《斯特林堡文集》五卷本的推出,他复杂神秘的人生,再次掀起了一股飓风。尼采发疯前在致发疯前的斯特林堡的一封信中谈到,个性是一个人成为人的标志,没有个性的人等于零。这种天才论以大众为死敌,毫无沟通的可能――斯特林堡正是一个太有个性而使世人难以理解的“人民公敌”。斯特林堡与三个妻子有四个孩子,他晚年孑然一身,过着凄楚的生活,甚至沦落到经常靠借债和别人的捐赠度日。1912年4月初,斯氏被诊断出已到癌症晚期。这个一生中在最小的事上都牢骚满腹的人,在疼痛和呕吐不断折磨着他的时候却泰然自若,甚至还和那些背叛他的朋友开玩笑。1912年5月14日下午4时30分,斯特林堡说完最后的一句话“不要管我了,我已经是死人了!”离开了人世。      二.“家庭”:《半张纸》中一个温暖的意象      在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第六个话题“结构”选入了斯特林堡极具特色的小说《半张纸》。情节很简单:“年轻房客”即将离开,他借助纸片上的字迹和电话号码回忆刻骨铭心的、充满悲欢离合的两年生活――从恋爱的甜蜜、新婚的幸福到为人父的喜悦,再到丧妻丧子的悲痛欲绝。读者应该注意到,“家庭”在《半张纸》中是一个温暖的意象。   出现在“年轻房客”小纸条上的人物有:艾丽丝(他爱人)、一个朋友、“修女”、L医生、一位亲戚(岳母)、被埋葬者(一大一小)。“年轻房客”的生活经历是:在银行工作、失业、订婚、结婚、医生到来、岳母出现、爱妻生产、母子双殒。期间,人物的感情变化是:甜蜜、幸福、喜悦和悲痛欲绝。他伤感于自己的失业、穷困和朋友的潦倒,也追忆、回味着爱人的“美丽”、新婚的“最愉快”时光、共观歌剧的“心灵沉醉”……在起伏不定的工作变迁中,在变幻莫测的生活打击中,在丧妻天子的家庭巨变中,主人公“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而原先,“他决心要忘却一切”的,两分钟后,“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对于这位生活中幸福与痛苦交替、苦难居多的男主人公而言,能够走出“垂头丧气”变为昂头、骄傲、快乐,着实不易。转变的强大力量是什么?是温馨的追忆:一个最美丽的爱人艾丽丝,一段最愉快和幸福的时光以及一位降生的小生命。换言之,《半张纸》中“家庭”这个温暖的意象给了“年轻房客”温暖人心的力量、走出苦难的力量。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斯特林堡本人三次不幸的婚姻:他的三任妻子分别是西里?冯?埃森,奥地利记者弗丽达?乌尔,挪威女演员哈丽叶特?鲍塞。三次婚姻都以离异为结局,每一次都是从短暂的幸福开始,最后却以互相痛苦的折磨而告终。在《半张纸》中家庭是温暖的意象之一,应该说与斯特林堡的精神结构、女性观有关。一般认为,其女性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即:女性是母性的实践者――女性对男性的压榨――女性作为救赎者。   现实生活中的斯特林堡,在每一次婚姻的失败后几乎都呈现出一种近乎神经质的偏执和疯狂,毫不顾忌道德与现实:与埃森分手后,他写出了《疯人辩护词》;与弗丽达的离婚导致他精神错乱;1895年,他老是东躲西藏。无端怀疑邻居要用瓦斯和电来杀他;又谎称警察要以伪造艺术罪名抓他……第三次婚姻结束后,他写出了婚姻噩梦下的名作《梦的戏剧》,在写作的过程中,他多次试图自杀。有论者说,其性格基本属于“边缘性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