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易学观的转变看《周易》文本的性质.docVIP

从孔子易学观的转变看《周易》文本的性质.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孔子易学观的转变看《周易》文本的性质   摘 要:对《周易》文本性质的界定,学界常用一句很通用的话概括,即《周易》本为卜筮之书。这句话对《周易》性质的界定似乎不全面,也似乎降低了《周易》的地位与价值。《周易》具有卜筮和德性之二重性已得到学界公认,孔子晚年易学观发生重大转变,原因是孔子发现了《周易》的“德义”,但这其中的逻辑关系要分析清楚,即《周易》的“德义”是本已有之还是经孔子的德性解释之后才具备的。如果《周易》的“德义”是本已有之,而不是经过孔子的解释才具备,是孔子晚年发现了《周易》其中的“古之遗言”,那么称《周易》本为卜筮之书是不全面的,起码应该称《周易》不只是卜筮之书,或者称《周易》是穿着卜筮外衣的有决策之用的体现文王与周公“德义”思想的教化之书。   关键词:孔子;易学观;周易;文本;德义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8)03-0109-06   一、关于《周易》文本性质的争论   百年来,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周易》中无“哲理”思想,《周易》文本中的“哲理”思想是《易传》强加给《易经》的。陆侃如说:“我们知道《易经》并不是古圣王说教的著作,而是民间迷信的结晶,从起源到写定,当然需要几个世纪。这些迷信的作品,与近代之‘观音?R’‘牙牌诀’极相近,既谈不到哲理,更谈不到文艺。”①高亨则说:“我认为研究《周易》古经,首先应该认识到《周易》古经本是上古的筮书,与近代的牙牌神数性质相类,并不含有什么神秘深奥的哲理。”②余敦康先生等也认定《周易》的“哲理”是后人“加上”去的,是《易传》强加给《易经》的,这是“孔子之《易》”而非“文王之《易》”。③   但大多数的传统文献和当今学者还是认可《周易》是讲哲理的。   《系辞传》云:“《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并借“子曰”赞为:“《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则曰:“《易》以道化。”   帛书《要》篇载孔子曰:“《易》……我观其德义耳也……吾求其德而已。”又说:“《易》又(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又(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又(有)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妇先后尽称也,故要之以上下;又(有)四时之变焉,不可以万勿(物)尽称也,故为之以八卦。”④即认为《易》有“德义”,具体而言,既有“以阴阳”表现的“天道”,又有“以柔刚”表现的“地道”,还有“以上下”表现的“人道”,更有“以八卦”表现的“四时之变”。   朱子的著作及其对《周易》的看法对宋以后的《易》学影响很大。相当多的学者极力强调朱子曾经说过“《易》本为卜筮而作”之言。但朱子并不否认与抹杀《周易》的哲学意蕴,《朱子语类》卷七十五说“《易》以卜筮用,道理便在里面”。   李学勤先生在其《周易溯源》一书专门分析、比较孔子、朱子论《易》之异同,并说:“孔子和朱子所处时代不同,孔子时人人以《易》为卜筮之书,故孔子强调他与史巫之异;朱子时学者多忘记《易》为卜筮书,故朱子强调其本为卜筮而作。实际上,孔子、朱子都承认《易》为卜筮书,也都主张要从义理即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易》,其态度不仅不相反,而且非常近似。特别是朱子指出孔子之《易》专讲义理,与孔子以前之《易》不同,很是正确。”⑤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易》类小序云:“《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清人皮锡瑞也不同意把《周易》看成是简单的卜筮之书,皮氏认为八卦、六十四卦符号及卦爻辞均寓含“义理”,而《易传》作者只是把这些义理做了更加鲜明、更加切近“人事”的阐发。   廖名春教授在其《读〈周易全解〉》一文中,总结并认可金景芳先生和他的助手吕绍刚的观点:“易本起源于卜筮,但发展到《周易》(指《易经》)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因为卜筮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二重性,即从无知通向有知。当有知达到一定阶段就要发生质变,这个质变过程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周易》之成书,恰是这一形成的过程,只不过它保留着卜筮的躯壳而已。也就是说,《周易》的本质并非卜筮之书,而是一部讲哲学思想的书。”⑥   廖名春教授还从“乾”“坤”之本字论述了《周易》的哲学内涵。“《周易》是二元对待的哲学,是对子哲学,是阴阳哲学,是刚柔哲学。从它本身的概念而言,《周易》则是健、顺的哲?W。孔子和以《易传》为代表的早期文献以“阴阳”解《易》,形式上虽有一定的出入,但就实质而言,是抓住了《周易》二元对待思想的本质,并非无中生有。”“明了这一点,否认《周易》本经有哲学的论调就可以休矣。”⑦   黄寿祺、张善文认为:“《周易》的卦形、卦爻辞创成之后,其最突出的效用是占筮……但古代的占筮往往与政治大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