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与晚明苏州园林假山实证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园冶与晚明苏州园林假山实证研究

园冶与晚明苏州园林假山实证研究   摘 要 晚明的苏州园林假山因文人的参与和假山匠师的文人化而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明末计成《园冶》一书中有关掇山的理论以及对施工与造型技艺等论述,常能和这一时期苏州园林中遗存的假山实物相互印证。将《园冶》理论与假山遗存在类型、风格、技艺上进行实证例释及总结,对园林假山这一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给现代园林及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园冶 晚明 苏州园林假山 实证研究   假山是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之一,而明代计成《园冶》一书则用了很大的篇幅对园林假山进行了论述,并辟有“掇山”之专篇,阚铎在评述此书时说:“掇山一篇,为此书结晶。”可谓精当无比。我们从《园冶》开篇“自序”中知道,计成中年后择居润州(今镇江),因为掇山,而“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名于远近。” [1]可见计成是当时掇山叠石的高手之一,也由此发端而成就了他在中国造园史上的地位,而《园冶》一书则为其实践之结晶。晚明文人的著述大多有重复、类同或抄袭之内容,如文震亨、屠隆、高濂等对盆景、插花之类的论述,这可能是同一时代的同一技艺在制作上的普遍性或趣味上的一致性所造成的。对于这类现象,法国史学家兼评论家丹纳归之为“时代的精神”和“周围的风俗”所造成的。由于历史上没有如《园冶》一类的造园专著的流传,因此,《园冶》中所阐述的掇山技艺也应该是对晚明掇山技艺的普遍现象的总结,当然自有智慧的结晶,“最大的艺术家是赋有群众的才能,意识,情感而达到最高度的人。”[2]苏州古典园林中现存晚明假山正如这一“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交织下而盛开在园林的一朵美艳鲜花,其虽经历代整修,却依旧保存着应有的风貌。计成在苏州一地虽然没有留下假山作品,但将这一时期遗存下来的苏州假山参之《园冶》,常能得到互证。晚明张南阳、张涟(南垣)等名手的假山作品今苏州无存,惟周秉忠(时臣)有徐氏东园(留园)黄石假山和洽隐园(清代惠荫园)水假山遗存;艺圃、五峰园假山亦为晚明遗构。清初,苏州园林假山虽有发展,但犹承晚明风格,故而将成于清初康熙年前的耦园黄石假山和拙政园岛山一并考察。   1. 假山、掇山、叠山辨析   中国造园之术虽然历史久远,观其理论常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有关掇山叠石一事,也只是片言只语,如秦汉时期的“筑土为山”、“构石为山”等等。而“假山”一词,作为近现代的通俗用语,最早大约出现于唐代,如杜甫《假山?序》所云:“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垒土为山,一匮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诸焚香瓷瓯,瓯甚安矣。旁植慈竹,盖兹数峰,?箩?婵娟,宛有尘外致。” 郑谷《西蜀净众寺七祖院小山》:“峨嵋咫尺无人去,却向僧窗看假山”等等,假山专指人工堆叠或仿造的山体,包括以土、石为材料的筑土为山、叠石为山以及以木代山或泥塑山形之类的作品,而苏州一带所指的“假山”则常指叠石为山了。掇山作为造园技艺中的一种职业门类,有称造山、筑山、叠山、掇山、堆山、垒(累)山等,不一而足,《园冶》作为一部造园专著,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对于术语的使用并不是那么的精当[3],其在专业术语中常常混杂着一些苏州当地的方言土话、切口行话。《园冶》中有“掇山”一篇,具体而详细地论述了园林假山的施工与造型的全过程,而“掇”字吴方言读如“叠”, 《园冶》中的“掇山”、“掇假山”、“掇小山”、“掇小景”、“掇石”等,专指叠石为山,但从《园冶》中与“掇山”一词相替用的多为“堆”字,如“选石”篇:“是石堪堆,便山可采”,“园说”篇:“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大痴”,“立基”篇:“开土堆山,沿池驳岸”等,“堆”既用于堆土为山,也常用于叠石为山。苏州一带也因“堆”、“垒”、“累”发音相近,而常混用不分,如明王省曾《吴风录》:“而朱?易铀锞踊⑶鹬?麓,尚以种艺垒山为业,游于王侯之门,俗呼为花园子。”[4]垒山即为掇山了。《园冶》中除了“掇山”一词外,尚有“理假山”、“理山”、“理石”等表示堆叠假山,但“理”字更多的是指布局、造型等。叠山也即掇山,如《西湖游览志》中所记的“…独洪静夫家中最盛,皆工人陆氏所叠也。堆垛峰峦,坳折涧壑,绝有天巧,号陆叠山” [5]。   2. 晚明苏州园林假山的类型及功能   《园冶》中所举的各种假山类型,除一些大型假山尚有晚明或以前遗构,如留园中部的大型池山、沧浪亭土山等外,大多不存。现以清代遗留下来的假山佐证之。   2.1 园山:   计成在《园冶》说:“园中掇山,非士大夫好事者不为也。为者殊有识鉴。”认为只有有非常见识和鉴赏能力、又爱好风雅的士大夫才会在园林中堆叠假山。从“缘世无合志,不尽欣赏,而就厅前一壁,楼面三峰而已”来看,所谓的园山即为园林中构成地貌骨架的体量较大的主山,也就是汪星伯先生所说的“大山”,如留园,由其西部的大型土山,过渡到中部的大型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