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编年校注文献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同编年校注文献价值

文同编年校注文献价值 [摘要] 《文同全集编年校注》(胡问涛、罗琴)以文同全集《丹渊集》为底本,参照其他文献资料,在详细考订的基础上为之编年、作注,并根据多个校本和校记细加校勘,具有多方面的文献价值:考证了《丹渊集》的命名;开创了文同研究的新局面;有辨伪存疑和校勘辑佚价值;有助于考查文同的交游与交往圈子;对研究墨竹画有重要价值等。研究这些文献价值对研究文同及其诗文的整理大有益处。[关键词]胡问涛 文同 《丹渊集》 《文同全集编年校注》 文献价值1 引 言2012年4月的一个早晨,师公胡嗣坤(笔名问涛)先生突然去世,永远地离开了深爱他的亲人和敬重他的学子们。先生身体素来康健,却突然驾鹤西去,让我们久久难以释怀。问涛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生前系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他钟爱教育事业,倾其一生“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先生著书立说,科研成果卓著,获奖无数,曾是《汉语大字典》的编审之一。平日里,先生处事低调,为人谦和,朴实节俭,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后来,和恩师罗琴教授整理先生遗物时,有幸获赠师公和恩师合著的《文同全集编年校注》[1](简称《文校》)。细品此书,我又真切地感受到了先生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所以不揣浅鄙,试从该书文献价值的视角作粗浅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引发学界对《文校》一书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同时,谨以此小文遥寄哀思,深切缅怀胡问涛先生。2 文同其人及《文校》概述文同(1018—1079),字与可,西汉蜀郡(今四川成都)太守文翁之后,人称石室先生,又称安静先生,自号笑笑先生、笑笑居士、锦江道人,北宋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因官终湖州知州(今浙江湖州),虽卒于到任途中,世人仍称文湖州。文同自学成才,是北宋中后期一位诗、赋、书、画全能的艺术大家。苏轼称赞文同“四绝”:“诗一,楚辞二,草书三,画四”[2]。其墨竹画,举世闻名,世人竞相争索,视为珍宝。同时,他又是一个“端静而文,明哲而忠”的正人端士[3],因而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颇受尊重和推崇。先有达官显贵文彦博(任过宰相)为之延誉,后有名人大家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和苏辙称颂。然而,在文学昌盛的宋代,文同并不被作为主流文人,这是不争的事实。从政治上看,文同行事保守、中庸,一生官位不显。因此,自北宋以来,在浩如烟海的文史书籍中,研究文同诗文的资料相对较少。后人研究关注文同,也往往侧重其墨竹画,对其诗文一直缺乏系统而全面的整理。胡问涛先生和罗琴恩师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合作完成了这部作为当时“四川省古籍整理规划出版重点项目”和“四川省教育委员会重点科研项目”的《文校》。这部著作的面世,可以说开创了全面而系统地搜集、校注文同诗文的先河。因为900多年来,文同全集尚无编年校注问世,近现代的各种文学史、诗歌史对文同关注不够,研究文同诗文的论文寥若晨星。所以,要系统地研究文同的诗文,不能不参考《文校》;而研究《文校》,不能不提及胡问涛先生和罗琴老师。作为以编年形式校注文同诗文的专著,《文校》的面世无疑填补了文同研究的空白。国学大师蒋绍愚先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史博士生导师)曾经这样评价此书:“是古代诗文校注的一部力作”[4]。该书无论编排体例、诗文内容、引文资料,还是注疏、校勘、辨伪、辑佚等,较以往任何“文同集”包括《丹渊集》都详实、可查。可见,《文校》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研究它可以打开研究文同的一扇窗,是研究文同不可多得的材料。3 《文校》的文献价值3.1考证了《丹渊集》的命名由来历代刻本都将文同全集命名为《丹渊集》。以《丹渊集》命名文同全集,到底出于诗人本意,还是文鷟(文同曾孙)编“家集”时命名,或是家诚之庆元本所命名?历朝历代文献虽然著录者居多,但其名称的由来难以考证。对照各家之言,《文校》在“校注说明”中明确提出了《丹渊集》的命名来源于文同“丹渊客”的自称。此提法对研究文同诗文的“结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考“丹渊”之义,一为水名。《汉书·律历志下》:“(帝尧)让天下于虞,使子朱处于丹渊为诸葛亮侯。”即为丹水。二为地名。阮籍《采薪者歌》:“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即指月出之处。然二者都没谈及其命名。明万历四十年盐亭知县蒲以怿在《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序》中对此作了探讨:“稽其题曰《丹渊集》,说者谓是集也如冰霜浩露,又如碧霄朱霞,其思渊霈,其文丹彩,以此为丹渊之象。……呜(乎),此其为《丹渊》源乎!”此说有些道理,但于命名而言多为臆测。胡问涛先生和罗琴老师依据文同在治平年间所作之《刻李至送张忠定知益州诗记》中曾说“凤凰之集于丹山,而珠贝之聚于紫渊也”和文同曾游开化院并题壁云“来观古柏。丹渊客丁巳五月二十三日题”(《兴地纪胜》卷一九〇)定论:《丹渊集》之命名乃根据文同自称“丹渊客”,人称“丹渊先生”。3.2开创了文同研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