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亚历山大技术及其在钢琴表演教学中运用
亚历山大技术及其在钢琴表演教学中运用
历山大技术(Alexander Technique)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是一门结合了医学、心理学、教育学、运动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如今被广泛运用于欧美各国音乐学院的音乐表演领域,其教学宗旨是帮助音乐表演者缓解在练习和表演中由于身心失调引起的紧张、疲劳和疼痛,发现并改进不良和无效的运动习惯,从而获得身心舒展和谐的音乐表演体验。
亚历山大技术自创立至今,在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音乐学院都设有“亚历山大技术”课程,并设有专门培养“亚历山大技术”的师资教育机构和国际专业学术研究学会。众所周知,在音乐表演教学和实践中,因不良姿势和练习习惯所导致的身体伤病已屡见不鲜,在运动机能和心理机能上也存在诸多令人苦恼的问题。目前国外关于演奏家手伤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在音乐表演领域运用“亚历山大技术”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①,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可查的资料也十分有限②,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借鉴、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概述“亚历山大技术”的起源及其发展概况,并结合笔者在法国学习该门课程的亲历感受以及回国后的钢琴教学实践情况,阐述该项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亚历山大技术”的起源
“亚历山大技术”的创始者弗雷德里克?马西亚斯?亚历山大(Frederick Mathias Alexander),1869年出生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温耶德,自幼学习小提琴,喜爱文学诗歌,25岁成为一名职业戏剧演员。在他职业生涯刚刚起步之时,嗓音突然沙哑并经常感到呼吸困难,在求医无果的情况下,他决心自我治疗,寻求病因。他对着镜子练习,仔细观察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身体变化,以求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自我观察,尝试了无数次的试验与探索之后,最终不仅治愈了自己的病症,恢复了嗓音能力,还建构了一套缓释和消除肌体紧涨、协调身心平衡的康复体系。1904年,在悉尼著名外科医生JWS McKay教授的鼓励和建议下,亚历山大离开澳大利亚,在英国伦敦开始从事系统的“亚历山大技术”教学和康复医疗工作。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亚历山大技术”在欧美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亚历山大学校的学生名册中,我们不仅可以找到著名音乐家的名字,还有科学家、学者甚至政界人士。如:丁伯根(Tinbergen,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杜威(John Dewey,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爱尔兰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熏 Baron Menuhin,美国小提琴家和指挥家)、查尔斯?谢林顿(Charles Sherrington神经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著名作家)、斯塔夫德?克里普斯(Stafford Cripps,曾任英国财政大臣)③等。1918年到1943年间,亚历山大先后出版了四部专著,从不同角度论述“亚历山大技术”理论的形成过程及运作概念。在其中一本专著《自我的运用》④中,作者完整地记录了他的自我治疗过程和自我发现之旅。他将毕生精力投入到该技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中,1955年在伦敦逝世,终年86岁。
二、“亚历山大技术”的授课方式
及教学方法
2009年,笔者赴巴黎一所国立音乐学院专修法国钢琴音乐,在学习钢琴演奏、室内乐等必修课的同时,还申请选修了几门国内音乐学院尚未开设的课程,其中包括这门非常受欢迎的“亚历山大技术”课。该学院仅有一名该专业的教授,因其较高的业内声望同时被其他音乐学院竞相聘请。笔者在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与教授取得电话联系之后,幸运地成为了她的学生,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亚历山大技术”课程学习。
与表演艺术的大多课程一样,这门课的授课形式也是一对一,每周一次,每次课约30到40分钟。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以声乐、器乐专业为主,也有戏剧表演和舞蹈专业的学生。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两部分内容:1.教师通过学生的日常动作(比如:站、走、坐)观察其姿势并发现问题,然后用简单易学的体操练习来帮助他们找到更舒服的身体平衡感;2.教师通过学生的演奏或演唱发现其不良姿势,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从而克服由不良姿势带来的练习疲劳和心理紧张。课堂上,教授经常问学生:“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吗?”“现在你的感觉和之前有什么不同?”笔者在阅读了相关书籍后了解到,教师通过语言交流和触感反馈等方式指导学生,是“亚历山大技术”课程的特殊授课方式。
通过一年的课程体验和观摩,笔者将该课程的训练内容和方法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腹式呼吸法
采取坐或站的姿势,双手交叠放在腹部,均匀地深呼吸,体会每一次呼吸到腹部的感觉(类似于声乐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