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峡作为生态符号价值
三峡作为生态符号的价值
[摘 要]在亟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当下,三峡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镇,有着极其积极的示范作用。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解析了三峡符号化为生态符号的过程。这一解析的过程,是围绕三峡的各种话语自我显现的过程。在显现过程中,三峡作为自然物的价值、作为人造物的价值、作为生态符号的价值都得到了理性呈现。三峡作为各方话语展开的符号域,其生态符号价值是其他“物-符号”无法取代的。
[关键词]三峡;符号化;物-符号;符号域;生态符号
[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5-0025-05
“生态”已成为时下热门词汇,它源于古代希腊字“Eco”,意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①三峡之地貌特征,自古已有记载,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写了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正因这样的地形,在千余年之后,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了。在高峡出平湖之后,三峡更是名动天下。然而,三峡工程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结果,这次人类介入自然的活动是否会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则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众声云云,难以形成众口一词的局面:有赞扬三峡工程发电防洪者,有责难三峡工程引发次生灾害者,等等。这种激烈的申讨,无疑使“三峡”落入了一个意义生产的空间即符号域。而符号域正是这样一个多元实现的区域,包容多样性的空间。①由此,三峡便成为生态符号。而这一符号化过程如何实现以及实现后的价值何如。这正是本文试图探究的中心问题。
一、三峡作为自然物
(一)三峡作为自然物的使用性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三峡原本乃自然物,由于其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夹持长江滚滚东流,成为古巴蜀通往外界的交通枢纽,而具有使用性。
以诗为证,通过分析诗仙李白进出巴蜀的诗文,可以发现古三峡作为交通要塞的使用价值。李白在《蜀道难》中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致“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巍峨险峻的秦岭阻碍了巴蜀与中原的交通。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滚滚长江东去之势,斩断巫山,冲出夷陵,凿通了巴夔与荆襄之道。李白因李?U案,流放夜郎,取道三峡,途中遇赦,心情海阔天空,旋即而作《下江陵》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日间,千里江陵即可到。
通过比较李白入出巴蜀的诗句,可管窥三峡水路对于巴蜀与外界沟通何其重要。而今也因三峡两岸连山的地形特征,三峡大坝斩断长江天堑,高峡出平湖了。三峡在古今交通中的使用价值兹不赘言便已明。
(二)三峡符号化带上实用意义
三峡并不是为了“携带意义”而出现的,但也确实“携带了意义”。三峡作为具有使用性的交通要塞,必然成为人们意向的“事物”对象,而人们的意识具有追求“意义”的意向性,势必把意识投向三峡,把三峡构筑成获意意向对象,以期获得意义。三峡由具有使用性的“物”变成负载意义的“物-符号”,是经由符号化来实现的。所谓符号化,即对感知进行意义解释,是人对付经验的基本方式:无意义的经验让人恐惧,而符号化能赋予世界给我们的感知以意义。②
那么三峡是如何被符号化的呢?赵毅衡在《符号学》一书中认为给任何物一个称呼,就是一个符号行为。命名就是符号化。③巴尔特在《符号学原理》一书中认为任何物一旦被人类使用,就会符号化。④艾柯在《符号学理论》一书中认为符号化有三步:一是思维的主体确定某物“有某功能”,二是归类为“用于什么目的的某物”,三是由此命名为“叫做什么”。三峡被符号化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其名称经历了几度演变。据蓝勇在《长江三峡历史地理》一书中对三峡名称演变所做的杂考认为西晋文学家左思《三都赋》中的三峡就是今日的三峡。三峡之名的演变是不同思维主体不同获义意向活动投向事物的结果。赵毅衡认为不同的“物-符号”功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千变万化,“物-符号”在不同的语境中,分别表现出各种功能。⑤因此,三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符号化过程必然存在着语境上的差异,其名称的演变也就为题中应有之义了。
三峡不仅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而且还成为一个区域性的名称,它包括重庆市和湖北省的广大地区。三峡不仅具有巴蜀水路枢纽的使用价值,而且还几经符号化成为具有实用意义的符号。不仅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成为长江三峡旅游中的金牌景点,而且在该地区中的许多自然景物都籍以三峡的名号,成为三峡旅游路线上的颗颗明珠。例如,神女峰,乃巫山十二峰之一,其由海底礁石和第四纪冰川岩石构成。由于天地造化,鬼斧神工,使其形成了奇特景观,成为具有实用意义的旅游符号。
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