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部淹贯精审胜义纷陈八仙研究力著
一部淹贯精审胜义纷陈的八仙研究力著
钟吕八仙是一组深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神仙群体,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很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自宋迄今,对于八仙的研究,围绕史实考辨、故事钩沉、宗教文化、民间信仰、八仙文学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全方位的进展,极大地拓展了八仙文化的研究畛域。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吴光正《八仙故事系统考论――内丹道宗教神话的建构及其流变》一书,则是八仙研究最新推出的一本力著。
全书分13章,从钟吕八仙旁生支衍的巨大故事群落中,抽绎出13个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故事,包括八仙群体的庆寿、过海故事,八仙个体之钟离权、铁拐李、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曹国舅、韩湘子等主要故事,清晰地梳理了它们的演变历程、规律及文化特征。是书在材料的裒辑、运用及立论等方面,均颇有建树。笔者近日手捧细读,颇受沾沔之益。于此愿以愚管,窥测匠心,若有益贤者寓目,亦不拂献芹美意。
一本力著的推出决非一日之功,必累积数年,既雕既琢,方能厚积薄发,尤其针对某个故事的考镜源流,更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备历时与共时的资料武库。八仙故事由于横跨宗教、文学、民俗等诸多领域,流播甚广,异变甚多,故相关文献显得颇为复杂、庞杂、零散。作者根据文献载体和分布情形,将它们分为九类:古代传说、道教文献、说唱文学、古代戏剧、古代小说、地方戏剧、民俗文献、美术文献、近现代八仙传说,等等。这不仅包括传统的物质文献,同时也囊括了一些非物质的文献,表明了作者对文献预判较为充分和全面。为做到“论从史出”,立论笃实,作者始终秉持着“竭泽而渔”的资料搜集方式,拉网式地对八仙文献作了一次全面的整理。据序言、后记介绍,作者在动笔之初,不惮繁琐,先后编有500万字的《八仙原始文献》、8万字的《研究文献、原始文献索引》和96万余字的《八仙文化与八仙文学的现代阐释――二十世纪国际八仙论丛》(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并翻译了美国汉学家康豹的专著《多面相的神仙――永乐宫的吕洞宾信仰》(齐鲁书社,2010年)。这些都为该书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是书旁搜远绍,渐渍洽浃,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文献整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其所引之资料,可以“博”、“新”二字概之。“博”者,即广也,全也。在对13个故事追踪摄迹的系统考察时,作者征引的文献不下数万条,跨诸宗教、文学等文化层面,文本与文物相考证,口头与物质互发明,全面而有力支撑了观点的陈述。作者还热衷于叙录八仙文献所得,为学界深化八仙研究提供一份目录清单。例如,论八仙庆寿故事,共胪列八仙庆寿清官戏、文人戏和地方戏54种,说唱文学40种;论吕洞宾戏白牡丹故事,共叙录全国各地地方戏53种;论韩湘子仙事,共叙录各地地方戏74种等等,并力求考证每一种戏曲、说唱文学的剧情。而“新”者,即鲜见于前人者也。传统学术研究的拓展,很大程度有赖于新材料的发现,然于前人拓荒已久的领域,新发现实属不易。本书在这方面亦有所创获。例如,作者从金代的墓葬砖雕中发现了八仙图像,从金代的缂丝工艺画中发现了《八仙介寿图》,从而推翻了八仙起源于元代的成说,作者还从全真教宗祖图中发现了八仙的身影,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八仙与全真教的关系。这些材料的所得,多源于作者广泛的阅读和宏富的积累。
当然,本书并非徒以材料之博、之新眩人耳目,在信手拈来的文献考证中,作者始终贯穿了核心观点的建构――“道教信仰是八仙信仰的最本质特征”,钟吕八仙的信仰是由内丹道教徒所建立,而之后其他文化势力对它的渗透和弘扬,才促成了八仙民俗信仰的产生。
这一观点确乎发前人之所未发。在民间,人们多将钟吕八仙视为一种民间信仰或民俗文化,这很大程度上遮蔽了八仙本身所具有的宗教本源特质。而学界对八仙故事的考源亦显得错综复杂,如著名学者浦江清曾指出:“八仙的组成于真正的道教的关系很浅。”在很长时期内,这种将八仙故事等同民间文学的认识在学界甚至成为识见。然而,钟吕八仙实际是一组具有多元文化品格的神仙群体,它们的故事历经千年的发展,构成了一个涉及宗教、民俗、文学、文艺等诸多领域的庞大的“文化王国”(张锦池序语)。因此,若仅限于民俗文学的考察范畴,显然不能对整个八仙故事求因明变。近些年来,随着研究视野的扩展,研究者已逐步突破了这种囿限,而《八仙故事系统考论》无疑是论述最为系统的一部书。
本书通过全面清理八仙13个主要故事的流变,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揭示。作者发现,大量的八仙故事随着跨时间、跨地域、跨文化的流变,衍生出气象万千的异文故事群落。而它们之所以呈现出强烈的民俗气息,是因为在不同时间、地域的演变过程中被民间大力改造,极大地淡化甚至剥离了原故事的宗教背景,致使后来的研究者往往为这层保护色所障目,从而忽视了对其宗教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作者还更深一步推考,八仙故事的起源实与道教内丹教的宗教理念、法术和仪式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