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丁酸钠和5―氮杂胞苷对大麦水稻玉米小麦种子萌发及芽苗期生长影响
丁酸钠和5―氮杂胞苷对大麦、水稻、玉米、小麦种子萌发及芽苗期生长的影响
摘要: 比较1、10、20 mmol/L的丁酸钠溶液和1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1 mmol/L、10 mmol/L的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简称5-AC)溶液对大麦、水稻、玉米和小麦等4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酸钠、5-AC处理均可抑制种子萌发、植株株高及根长的生长。受害指数分析结果表明,4种作物对5-AC处理较丁酸钠处理敏感。从顶端生?L来看,玉米对丁酸钠处理较敏感,大麦对5-AC处理最敏感。丁酸钠对小麦根系数目增加的促进作用最强;低浓度5-AC对玉米根系数目增加的促进作用最强;但高浓度5-AC抑制根系数目的增加。受害指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丁酸钠、5-AC处理对植物顶端生长点与侧向器官发生组织具有不同的影响,说明丁酸钠、5-AC对不同的器官具有不同的表观遗传调控效果。
关键词: 禾本科作物;丁酸钠;5-氮杂胞苷;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受害指数
中图分类号: S351.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22-0073-04
表观遗传是一种不涉及DNA序列改变但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或)减数分裂实现代间传递的变异,这些变异主要包括组蛋白共价修饰和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机制在植物发育、非生物逆境抗性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1],对油菜[2]、大麦[3]和玉米[4]种子萌发及幼苗建立阶段的研究表明,种子萌发伴随着DNA去甲基化及组蛋白乙酰基化水平的改变。此外,外源激素处理通过改变种子的表观遗传修饰模式而影响种子的萌发[5]。由此可见,表观遗传修饰是控制种子萌发、生长的重要机制。
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简称5-AC)和丁酸钠(sodium butyrate)是2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试剂。5-氮杂胞苷能降低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丁酸钠可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提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5-AC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促进植株开花、增强作物的耐湿性[6]和耐盐性[7]。5-AC对小麦[8]、白菜[9]、萝卜[10]和菠菜[11]等植物种子的处理结果表明,5-AC可引起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下降,且其表型效应与处理浓度相关[8]。丁酸钠处理能促进水稻花培绿苗的形成[12],但不能显著提高大麦苗期的耐湿性[6]。与5-AC相比,关于丁酸钠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影响还知之甚少,缺乏丁酸钠与5-AC对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效应的系统对比研究。
本研究使用不同浓度的丁酸钠溶液和5-AC溶液对大麦、水稻、玉米及小麦进行处理,统计种子萌发率、幼苗株高、根系发育情况以及植株的干质量等指标,系统比较这4种禾本科作物对丁酸钠和5-AC等2种表观遗传试剂处理的敏感性差异,为研究DNA去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升高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的影响提供依据,为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索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积累更多的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大麦苏啤3号(Hordeum vulgare L. cv. Supi3)、水稻丰美占(Oryza sativa L. cv. Fengmeizhan)、玉米郑单958(Zea mays L. cv. Zhengdan958)、小麦湘麦10号(Triticum aestivum L. cv. Xiangmai10)。供试大麦、水稻、小麦材料由笔者所在单位保存,玉米购于种子市场。
1.2 试验方法
选取饱满的种子,用75%的乙醇消毒30 s,清水润洗后置于铺有2层滤纸的发芽盒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丁酸钠溶液和5-AC溶液,并置于人工气候箱(上海佳语JYC-412)中暗培养24 h之后进行周期性光照培养,光照度为 10 000 lx,光―暗周期为12 h―12 h。大麦和小麦的发芽培养温度为25 ℃/20 ℃(昼/夜),玉米和水稻为35 ℃/30 ℃(昼/夜)。培养期间每天08:00补充1次相同浓度的溶液。
试验包括对照组(清水发芽培养)、5-氮杂胞苷组和丁酸钠组。5-氮杂胞苷(A2385)和丁酸钠(V900464)购自Sigma公司。5-氮杂胞苷(5-AC)组设置5个处理浓度,分别为 1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1 mmol/L、10 mmol/L。丁酸钠处理组设置3个处理浓度,分别为1、10、20 mmol/L。每个处理重复3次,玉米每次50粒,其他材料100粒。
1.3 测定指标及分析方法
各试验材料培养7 d后,分别测定每个处理的发芽率(发 芽率=7 d 内总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株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