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类现代文语意理解题解题技巧
七类现代文语意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是文学类现代文阅读中的一项重要考查内容。本文以2010年高考部分试题为例,试说明其主要类别及相应的解题方法,希望能帮助考生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1 比喻类
例1 (江西卷第18题,命题材料:熊召政《饮一口汨罗江》)“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
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确定本体,然后就本体与喻体的对应关系作答。对于本题而言,原文中有“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得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泪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的描述。此处的“渔翁”显然是比喻用法,喻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或遁世者。
参考答案寓意:①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②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
2 指代类
例2(全国卷一第15题,命题材料:萧萧《灯火》)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_____________
(2)(略)
解题技巧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确定此句出自何处,进而明确答题区域。一般情况下,答题区域在此句的前面,考生常常可以直接引用原句作答。对于过渡性质的句子而言,指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也可以出现在下文中。就本题而言,“那情景”指代的是“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临深履薄的人,战战兢兢”。作者写的是读书时挪动煤油灯的情景,表现的是弥足珍贵的感受,所以这句话表现的是灯下读书的珍贵和温馨。
参考答案 ①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贵的。②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宝贵财富。
3 转承类
例3(北京卷第17题,命题材料:季羡林《海棠花》)①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②(略)
解题技巧 这类试题考查的句子一般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而前后分句在意义上又有转承关系。解答此类题时,考生必须对转承词语前后的句子逐一分析,分别指出其含意。对于本题而言,从第⑦段“真像一个奇迹似的”、第⑧段“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第⑨段“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可见作者与海棠花绝非“无缘”。因此,考生可以围绕文章结构与中心思想的角度作答。
参考答案①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乡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归结点。②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4 结论类
例4(湖北卷第19题,命题材料:熊召政《烟花三月下扬州》)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解题技巧命题者在文本中找出一句结论性的语句让答题者分析。理解这种句子的含意,考生往往需要从之所以能得出这句结论的各种原因角度去进行探究,找到了原因,也就理解了这句话的真正意义与作用。对于本题而言,考生答题时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主张,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参考答案 ①今日的扬州依然繁华。②“唐代的风流”代表古时扬州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不再”一词表明这种情境在今日的扬州已难觅踪迹。③它的消失令人感怀和惋惜,表达了作者怅然若失的感受。
5 矛盾类
例5 (北京卷第19题,命题材料:季羡林《海棠花》)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解题技巧 命题者在设题的时候,通常给考生呈现出两个在逻辑上看似相互冲突的句子,让考生进行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时。考生应注意先分析两个句子,弄清楚两个句子或两种说法看似矛盾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分别依据各自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其含意,对看似矛盾的两层意思分别作一解释。对于本题而言,考生在作答时要抓住“距离”与“思想”之间的关系。
6 情感类
例6(全国卷一第15题,命题材料:萧萧《灯火》)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略)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答:_____________
解题技巧命题者选取包含一定情感(表达作者的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