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二世中花园意象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查二世中花园意象探究

理查二世中花园意象探究   【摘 要】“花园”是西方文学中的典型意象,被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莎士比亚频繁使用“花园”意象表现戏剧中的政治、社会与道德等主题,具有特定的人文主义色彩。在历史剧《理查二世》中,莎士比亚将“花园”政治化为英格兰的象征,通过描绘“花园”的衰败隐喻理查二世统治时期的政治争端与社会状况,影射时下伊丽莎白女王政府面临的重重危机,具有警示作用。莎士比亚借用“花园”和“园丁”意象反对君权神授和王室内讧,主张君主在法律的约束下理性治国,使国家成为欣欣向荣、和谐有序的花园,并表达其对人类理想社会和完美道德追求的人文主义思想。   【关键词】《理查二世》;“花园”意象;“失乐园”;人文主义;君权神授;伊丽莎白女王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024-02   自然意象的运用是莎士比亚戏剧的重要表现方式,莎翁戏剧中的“玫瑰”、“水”、“太阳”、“月亮”、“暴风雨”等自然意象,在戏剧的艺术时空中迸发出深厚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花园”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美意象,是传统文化演进过程中不断充实丰盈的审美范畴,寄寓社会、政治、爱情、宗教与道德等主题,“花园”在莎剧中共出现36次,其中历史剧达16次[1]。莎士比亚戏剧无非是对这一传统文学意象进行新的探索与实践,把“花园”比作国家最早出现于莎翁的历史剧,他创造性地将“花园”政治化为英格兰的象征,借以表达对祖国的深情厚爱。“花园”在《理查二世》中已不再是纯自然意象,带有政治寓意,被赋予纵横交错的时代信息,其中隐含的人文主义思想内涵对理解全剧至关重要。   一、“上帝的创意”:神话与现实的花园   “花园”最早的记载来自《圣经》,希腊七十子译本用“paradeisos”指称花园,表示“乐园、纯真、完美”等涵义。“花园”意象植根于基督文化,伊甸园是其原型意象,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花园源自上帝伟大的创意,《创世纪》中上帝依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把他们安置在伊甸园中,地上的伊甸园俨然是天堂的象征。它不仅是一个有形的自然乐园,更是一个无形的精神乐园,伊甸园的美好图景反映了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文艺复兴早期追求宁静和谐的艺术理想,几乎每一位文艺复兴作家笔下都写过花园,花园不再是现实中的花园,花园是回归往昔的伊甸园,是展望未来的天国乐园,被书写成向往美好未来的审美意象。正如罗塞尔?百吉所说:“花园只有在表现信仰、实践愿望或充当意象时才存在”[2]。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花园受欧洲大陆的影响,讲求和谐、对称、平衡、有序的艺术特点,通常按照传统的几何图形来设计和建造,花园一般呈方形,分为四等份,园艺之美在于比例、对称的一致性与协调性,正规花园(normal garden)一般包括围墙、喷泉、花坛、草坪、树木、假山、凉亭、洞窟及动物等。伊丽莎白女王居住过的哈特菲尔德庄园就是这种典型的正规花园,风格古朴,恢弘廓大,以喷泉为中心,轴线对称,四个方向均有精心修建的门廊,园内有众多布局规整的小园和迷宫,四块花圃种植各类不同色彩和品种的花卉,供主人欣赏自然美景,愉悦身心。   花园意象是圣经传统与历史现实的结合,是西方文学中的典型意象,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特性也间接地反映在文学作品之中,包含着人们的情感寄托、审美体验和文化内涵,花园意象的蕴意也在承袭传统的过程中日趋丰富,向读者传达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表达了人类渴望美好生活、环境和谐的愿望,从而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花园”意象所表现的社会、爱情、哲学、政治、宗教与道德等主题,表达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作家对花园境界的无比向往,研究“花园”意象的深刻寓意对于我们解读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二、“残缺的花园”:伊甸式理想的幻灭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作家认为一切花园都是对伊甸园的模仿[3]。柯林?威尔柯克森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理查二世》中寓意丰富的“花园”意象取材于中世纪的头韵体诗《菊花与预言家》[4]。《理查二世》第二幕第一场约翰?刚特临终前赞美英格兰是“新的伊甸”、“地上的天堂”,可见伊甸园被莎士比亚政治化为英格兰的象征。命垂一线的刚特仿佛预见了英格兰和理查将要招致的命运,“伊甸”成了国家和君主命运的预言,同时为故事后续的发展冲突埋下伏笔。理查在刚特病逝不久宣布没收其全部财产,并剥夺波林勃洛克的继承权,改判终身放逐。理查对外妥协,对内挑起争端,激化政治矛盾,刚特这一理想化的幻象旨在揭示英格兰陷入分裂的事实,英格兰已然成为一片荒芜的园地,“我们那座以大海为围墙的花园,我们整个的国土莠草蔓生,她的果树无人修剪,篱笆东倒西歪,花池凌乱无序,佳卉异草被虫儿蛀得枝叶凋残”。   国家的昌盛如同花园的繁茂,必须遵循神圣秩序,如果缺乏有效的管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