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座生态建筑可持续设计策略
一座生态建筑的可持续设计策略
[摘 要]通过对斯蒂文?霍尔设计的深圳大梅沙万科中心(万科新总部大楼)建筑遮阳系统、再生能源利用、照明系统、水环境设计,以及室内环境质量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建筑策略进行概述,期望能为云南本土建筑生态节能、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多种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生态策略;场所空间;可持续设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9.146
“这幢建筑在土墩之间掠过,巧妙地孕育着景观,它构筑了周边景致,通过创造性手法使之在陆地上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建筑形式。建筑为景观提供庇荫,让它保持呼吸,如同生命体一般创造整体的可持续性。这是一个独立创造的建筑类型,悬浮在景观上的综合建筑群,在绿地上翩翩起舞。”这是美国建筑师学会建筑荣誉奖评审之评论。万科中心设计概念最初被其设计者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解释为“漂浮的地平线”――将多个功能体以水平几何形态连接在一起,并将整个建筑抬起,犹如海平面升起一样将基地最大限度地还原给自然。
1 地理与定位
于2009年投入使用的万科新总部中心大楼,是霍尔对深圳大梅沙地区山―湖―海等自然景观和当地气候理性解读的结果(见图1)。在没有此建筑之前,山就存在,湖也存在,海也存在,而当建筑出现时,其并没有对自然景观形成干扰而是使其融入其中,使人们能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没有障碍地欣赏大自然的风景,在建筑内部和其围合的户外空间中,领略山峦的青翠,让大海的辽阔感染人的内心。
2 建成的意义
万科总部位于大梅沙度假村,为一栋水平向超长建筑,若干巨型筒体支撑起上部4~5层的结构,在底部形成连续的大空间,使整个建筑物飘浮在离地面10~15m的空中,结构跨度25~50m,抬高了的建筑使地面空间完全释放,留给大地的是最大的景观空间,同时还可以加强风的对流,营造局部良好的微气候环境(见图2)。从建成效果来看设计概念首先体现的是一种开放式的场所关系:建筑架空于开阔的场地之上,架空的建筑底部形成对流通风良好的微气候,吸引着人们在炎炎夏日在此驻足休憩,成为独特的场所体验(见图3);混凝土核心筒外附的一层可透灯光的磨砂玻璃,与上部结构在材质上的对比,无疑使“漂浮”效应更为强化。建筑形态的弯转起落与零乱多变的周边环境形成戏剧性的互动,混合的功能设置也提供了使用之中进一步延伸场所体验上的多种可能性。
由于建筑选址在填海而成的地块上,是市政雨水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同时受规划的限制等,霍尔遂将万科中心处理成一个4~5层的漂浮的水平杆状空间以化解建筑形式与功能使用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把各种功能,如办公、SOHO、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展厅等集合到一个宽广的视觉平面中。简单体型里带着复杂多变的空间,如特殊的拉索结构、超悬挑结构、混合框架和拉索结构体系(见图4)。同时,附近还有便利的交通系统:地面交通四通八达,方便了人们出行或是货物运送。同时设计还为自行车,汽车提供了充足的车位,提倡使用减排汽车,为低排放汽车提供优先泊位;地下室有淋浴设施,大大方便了员工的生活。下沉庭院、水系、绿地、山丘的完美组合形成丰富的立体景观,使空间最大化开放。丰富的外来和本地物种的种植,使得整个中心常年清幽怡人。
3 霍尔的可持续设计策略
霍尔的策略是让建筑私密的功能空间浮于公共景观之上。在这里,承载功能的建筑实体不应该对公共性活动造成干扰。建筑是结合了办公、公寓、宾馆、会议中心、水疗中心等功能的综合体。霍尔在建筑的处理上创造了几乎100%的绿地率,绿地是作为公共景观来使用的,公共性让建筑的体验过程被拉长,空间的开放使得时间被延长,公共性让存在感获得有了进一步的保障。因为只有公共性的前提才能让人自由地游憩于空间之中,同时利用部分水畔景观建筑将市政硬景观挡土墙设计为种满植被的边缘,使万科中心的景观起着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作用,亦将由常规发展模式引起的泥沙流失侵蚀和环境破坏降到最低。因为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策略定位,万科总部的整个建设过程都依据LEED标准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从开发建设至家居布置和服务管理的全过程,均力图实现绿色、节能、环保的特征,达到高舒适、低消耗、低污染物的排放要求。
建筑结构的“漂浮”创造了自由、灵活的景观绿地,其本身就具备了很大程度上的“可持续”意义。而万科中心的绿色理念显然不止于此,综合各专业来看,笔者将这座建筑在可持续发展设计方面集成,概括成以下几个技术层面:
3.1 建筑遮阳系统
建筑主体立面上的遮阳系统是按照太阳的不同照射角度整个建筑的外立面遮阳体系分为全玻璃幕墙、水平固定遮阳和电动遮阳等。遮阳百叶按照竹叶的形象设计为一个个曲面穿孔铝板,在保证室内光线和温度的前提条件下结合不同幕墙系统丰富着建筑的立面肌理,也给室内带来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