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学习方法实践与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匮要略学习方法实践与思考

金匮要略学习方法实践与思考   【摘要】《金匮要略》是中医学的四大经典之一,是历代中医大家的必读之书,但因其成书年代久远,导致书中诸多条文晦涩难懂,学习难度增加,影响学习热情。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多角度阐述如何学好《金匮要略》,为初学者提供学习方法,加深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掌握辨证眼目。   【关键词】《金匮要略》;学习方法;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R222.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168-03   《金匮要略》为“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自北宋林忆等对《金匮玉函要略方》进行校订后,始成今日所见之“原本”,其中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首倡“以病为纲、病症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创制出许多疗效确切的经方,对后世的中医临床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但因其成书久远、流传过程中的散佚、汉语语法的改变等因素造成今天理解困难,故如何正确理解学习它对中医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学好医古文   11认识通假字第二篇:“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紧脉是状如转索,弦脉是如按琴弦,两者征象与主病不同,因此“如”不应是“像”的意思。《说文解字》:“如,从随也”。南朝?顾野王云:“如,而也”。故条文中“如”通“而”字,可以互用,意在说明痉病出现三关强直而弦的脉象。又如第二十二篇:“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说文解字》:“胞,儿生里也;脬,膀胱也”。周密?《齐东野语?文庄公滑稽》:“……先以黄入羊胞蒸熟,次复入大猪胞,以白实之,再蒸而成”。《素问?痹论》:“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可知,“胞”通“脬”,膀胱之谓也,转胞是因为膀胱扭转而小便不通的病症。《说文解字》:“缭,缠也”。清?段玉裁:“凡物二股或一股结纠?G缚不直伸者,曰‘了戾’”。故“了戾”当为“缭戾”,为缭绕扭曲之意。   1.2注意倒装文法倒装是古代行文中一种常见的笔法,在《金匮要略》中时常可以见到。通常是先说明某一证的症状、脉象,而后陈述可能的变证,再进行辨证论治,给出一个方剂,但本方是针对原发症状的,变证是禁止使用的。如《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其中“大黄牡丹汤主之”应在“脓未成,可下之”之后,倒置此句,意在正反并举,强调鉴别诊断。若到肠痈后期,脉见洪数,是脓已成之象,当慎用攻下之法。   1.3相互联系如治疗阳明热盛成痉之葛根汤,其中“必?^齿”乃因邪热壅于阳明,灼伤津液,引起的口噤重症,故“必”应是一定、肯定的意思。《伤寒论》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此“必”非必须、一定的意思,当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中之“必”意义相同,为假使、如果之意。因此,条文中的每个词,甚至字都要清楚,否则会导致整句条文意思理解的改变。   2精究《内经》、《难经》,与《伤寒论》互参   《伤寒论?序》中指出:“…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合一十六卷”。仲景在《内经》、《难经》等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伤寒杂病论》。如“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之思想是《内经》“治未病”思想延伸;对于痹证的论述,《内经》所述之痹,较之仲景范围广泛,从病因病机、分类及相应治疗中都借鉴了《内经》等经典的论述,但仲景之痹较为系统、完整,理法方药俱具。又如治疗虚劳里急证治,《灵枢?终始》篇“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仲景借用《内经》之法,组小建中汤甘温建中,调补脾胃,也是后世“甘温除热”的理论源泉。再如血痹病重症之证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仲景创益气通阳行痹之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营之滞,助卫之行。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同源于《伤寒杂病论》,两者均以脏腑经络病机为理论基础,病症上亦有相通之处。前者主要论述外感病的论治,以六经辨证为提纲;后者以病分篇,各篇自成系统,是一部论治杂病的专书,正如陈修园云:“全篇以此病例彼病,为启悟之捷法”。虽两书各有特点,但它们都是在继承《内经》、《难经》等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及指导用药的方法。《金匮要略》第十篇与《伤寒论》阳明病篇,其病机、症状均有一致的地方,治法、方剂也相互使用;两者证治有互相补充的作用,重复的方剂此详彼略,因此,借助《伤寒论》可以加深对条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对于《金匮要略》等经典的学习,要循序渐进,既要有扎实的古文基础,又要认真研习经典。   3参考医家注释   《金匮要略》成书较早,其中不解之处可参考后代名家著作,相近的《脉经》、《诸病源候论》、《千金方》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