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地层三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doc

北京地区地层三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地区地层三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

北京地区的地层 三 下古生界 寒武系 奥陶系 北京地区的地层 (三)下古生界 寒武系 奥陶系 2011年07月20日   北京地区的地层 (三)下古生界     北京山区下古生界,广泛分布于北京西山地区,北山和东北山区则只有零星分布。出露于西山门头沟区的有三处:即下苇甸一带及其以东地区,组成下苇甸穹隆构造及九龙山向斜的北翼;苇子水、太子墓、青白口、双石头、李家庄一线,呈北东向带状分布;灵山东部椴水沟一带。     出露于房山区的亦有三处:即周口店西、黄山店、银水沟、南窖、磁家务,呈马蹄形,组成北岭向斜的翼部;煤岭之北,晓幼营西的谷积山背斜;蒲洼、长操到东庄子一带,东与谷积山背斜寒武系奥陶系相连,南与北岭向斜下古生界衔接,大体呈北东向分布。     北山地区寒武系出露很少,零星分布在昌平县城东北文殊峪、怀柔县九渡河、河防口、二道关、延庆珍珠泉以及密云县西智等地,且中、上寒武统多缺失或不全。京东顺义县二十里长山也有零星露头。     北京山区下古生界岩性基本稳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够丰富,代表一种典型的稳定浅海沉积。本区只有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而上奥陶统及志留系(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都不存在。     下古生界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豹皮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状(鱼子状)灰岩和纯厚石灰岩等,总厚约1600余米。下古生界含有赤铁矿、菱铁矿、含铜砂岩、含磷沉积岩,石灰岩和白云岩等沉积矿产。     从古生代开始出现大量的海生无脊椎的动物,有三叶虫、腕足类、头足类、珊瑚和古杯海绵等生物。它们的遗体,成为化石保留在早古生代地层中。根据化石和岩性特点,下古生界划分如表2-4所示。     1.寒武系   下分三个统:     下寒武统(Icirc; 1)本统可分为三个组,自下而上是:     (1)昌平组(Icirc; 1ch)即府君山组(∈1f)主要由豹皮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石所组成。     岩性横向变化较大,但在苇子水、青白口、四马台、庄户台一线以西,岩性相当简单,白云岩占绝对优势,北山地区的特点与西山相似,但石灰岩的比例大大增加,可达40%。昌平组厚度变化较大,最厚可达95米,最薄仅13.5米,   表 2-4 北京下古生界划分表             总的来说北山厚度较大,一般为50—90米。西山厚度较小,一般为40—60米。已发现的化石有:中华莱得利基虫、古油栉虫和软舌螺等。本组与下伏地层景儿峪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的关系,两组之间可见波状起伏的接触面,但岩层产状均一致。     (2)馒头——毛庄组(Icirc; 1m+m0)下部为角砾状泥灰岩,含角砾泥灰岩;中部为紫红色页岩夹砂质页岩,泥质白云岩与白云质灰岩;上部为紫红色砂质页岩、页岩及绿色页岩,夹薄层细粒结晶灰岩。房山东部和中部地区因受区域浅变质作用,岩性为千枚岩、板岩夹白云质大理岩等。本组厚50—185米。以丁家滩剖面为代表性剖面。含三叶虫:山东盾壳虫Shantangas Pis、褶颊虫Ptycno Paria等。     与昌平组(府君山组)为整合接触,但局部有沉积间断。房山区南窖可见到底砾岩。     中寒武统(Icirc; 2)本统下分二组,自下而上是:     (3)徐庄组(Icirc; 2x)本组以鲕状灰岩为主,可划分为五个沉积韵律。每个韵律起始于细砂岩,经鲕状灰岩与细砂岩或泥质条带灰岩互层,到大量的巨厚层鲕状灰岩出现结束。含三叶虫及古正形贝等化石。以门头沟区丁家滩剖面为代表性剖面。     (4)张夏组(Icirc; 2z)本组下部以泥质条带泥灰岩夹页岩为主,有部分鲕状灰岩,上部则以巨厚层鲕状灰岩为主,组成一个沉积旋回。其中下部又可细分为四个韵律,每个韵律起始于页岩,随之钙质增高,出现泥质条带泥灰岩与页岩互层,韵律之末,出现了鲕状灰岩与泥质条带灰岩互层。以丁家滩剖面为代表,厚度为33—267米。含三叶虫化石。如:德氏虫、叉尾虫等。     上寒武统(Icirc; 3)     上寒武统主要分布于西山地区,北山则多遭剥蚀,甚至可能没有沉积。本统以京西下苇甸、丁家滩剖面为代表,下分三个组,自下而上是:     (5)崮山组(Icirc; 3g)下部为灰色泥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条带状结晶灰岩夹竹叶状灰岩。上部为紫红色粉砂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结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及少许钙质粘土岩,厚59米。含三叶虫化石,如:蝙蝠虫、王冠头虫、中华蝴蝶虫等。     (6)长山组(Icirc; 3c)以绿灰色泥灰岩、浅灰色泥质条带灰岩及竹叶状灰岩为主,下部有时夹少许灰绿色钙质粘土岩;底部为浅玫瑰色细晶白云岩夹竹叶状灰岩,竹叶状砾石,具有紫红色氧化圈。厚29米。岩层中夹几层生物碎屑灰岩,富含三叶虫和腕足类化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