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品种潮霉素耐受性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小麦品种潮霉素耐受性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的潮霉素耐受性研究   摘要:潮霉素是基因转化过程中常用的筛选剂,为了探索不同小麦品种对潮霉素的抗性,本研究设置0、25、50、75、100、125、150 mg/L不同的潮霉素浓度,对K35、065657、扬麦158、Bobwhite和济引1号5个幼胚再生率高的小麦品种进行幼胚拯救并测试其对潮霉素的耐性。结果表明:K35和065657幼胚的最适筛选浓度是125 mg/L,扬麦158、Bobwhi和济引1号幼胚的最适筛选浓度是100 mg/L。   关键词:小麦;幼胚拯救;转基因;潮霉素耐受性   中图分类号:Q78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1)02-0015-03      目前转基因植物中的标记基因主要分为选择基因和报告基因两大类。常用的选择基因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如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Ⅱ)和抗除草剂基因(如草丁磷抗性基因,bar),报告基因有荧光素酶基因(luc)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等。有些基因具有报告和选择双重功能,如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和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cat)等。   hpt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以抗潮霉素(Hygromy-tin B),潮霉素对抗性愈伤组织的选择效率较高,而且也没有发现它能引起白化或影响结实性等问题。潮霉素进入非转化细胞,可与细胞内30S核糖体结合,使细胞中蛋白质合成受阻,细胞就逐渐褐化死亡。而hpt基因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上时,就可表达出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将磷酸共价结合到潮霉素上,使进入转化细胞内的潮霉素失活。hpt基因是目前在单子叶植物转化研究中应用最广、最成功的筛选标记基因。研究表明,不同的小麦品种对潮霉素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在利用不同小麦品种作为转基因的受体品种、潮霉素作筛选标记时,选择合适的潮霉素浓度至关重要,浓度过低会产生很多假阳性,浓度过高,筛选过度,就会造成阳性苗的死亡。近年来,我们对200多个小麦品种幼胚的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能力进行研究,筛选出K35、065657、扬麦158、Bobwhite和济引1号5个再生能力强的品种(实验结果另文发表),这些品种是理想的小麦转基因受体品种。为了更好地将这些品种用作转基因的受体,我们对其生理特性和抗生素抗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研究即报道了上述品种在不同潮霉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确定了它们作为转基因受体的最适潮霉素筛选浓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小麦材料   K35、065657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自育品系,扬麦158来自江苏里下河农科所,Bobwhite和济引1号来自美国。上述品种分别于2009年秋和2010年春播种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田间管理同大田。      1.2 幼胚的处理   取开花20 d、幼胚大小约2 min的未成熟种子,用75%的乙醇表面灭菌1 min,再用1%的次氯酸钠灭菌15 min,期间不停搅拌。用灭菌水冲洗3~4遍,在超净台上取出幼胚,将幼胚胚轴朝上放于1/2M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1.3 培养基配制   用于幼胚拯救的培养基为1/2MS,购自山东浩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潮霉素购自罗氏公司。称取I/2MS培养基39.45 g,溶解于1L超纯水中,利用培养基专用制备器,121℃灭菌18 min,待培养基温度稳定到6022时,将抽滤灭菌后的潮霉素通过填料口加入培养基制备器中。利用自动分装泵,将培养基分到不同的一次性培养皿中,使用直径9 cm培养皿,每皿30ml。         1.4 不同小麦品种幼胚对潮霉素的敏感性筛选   设6个潮霉素质量浓度梯度,分别为0.25、50、75、100、125、150 mg/L。每个浓度梯度60个幼胚,分为3皿,每皿20个。将剥好的幼胚胚轴朝上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潮霉素剂量的1/2MS固体培养基上于25℃培养,光照时间16 h。4周后统计发芽率、生根率、根系的最终长度、苗的最终长度和存活天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潮霉素筛选过程中小麦幼胚的生长动态   幼胚接种后3天开始萌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萌发的幼苗出现颜色的变化,在浓度为零时,各个品种都由嫩绿到深绿变化,而且整个过程中苗生长都很壮。各个品种在25、50、75、100 mg/L时的变化相同,都是由嫩绿到深绿,后部分幼苗芽尖先变白,然后整个苗慢慢变黄失绿,最后萎蔫死亡,但仍有部分苗存活,只是生长缓慢。125 mg/L时K35、065657和Bobwhite先长出淡黄色的芽,慢慢绝大部分芽变黄死亡;济引1号长出的芽为白色;扬麦158只生根而没有长芽。150mg/L时5个品种的幼胚都不能萌发,说明潮霉素的浓度已经过高。不同潮霉素浓度下各个品种的表现详见表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