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曲人性赞歌聊斋志异连城中乔生形象解读
一曲人性的赞歌——《聊斋志异·连城》中乔生形象解读
摘要:《聊斋志异·连城》是一篇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蒲松龄在“至情论”的基础上,将复杂真实的社会生活融入到青年男女的爱情之中,在连城和乔生为爱而死生生死死的动人故事里蕴含了厚重的现实基础。而在这黑暗社会中所发生的真挚爱情故事更透露了蒲松龄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渴求,尤其是与作者人生经历颇为相似的乔生形象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蒲松龄的人格理想,寄托了蒲松龄的情感愿望。
关键词:连城;乔生;人格理想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连城》与《聊斋志异》中的其它爱情篇章如《青梅》、《阿宝》、《婴宁》、《辛十四娘》等在命名方式上都是以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但在人物塑造方面《连城》与其它同类故事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青梅》等篇都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和寄托对象,而《连城》中男主人公乔生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而且从异史氏曰“一笑之知,许之以身,世人或议其痴;彼田横五百人,岂尽愚哉!此知希之贵,贤豪所以感结而不能自已也。顾茫茫海内,遂使锦绣才人,仅倾心于峨眉之一笑也。亦可慨矣”的感叹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借乔生和连城的爱情故事来抒发自己对具有侠肝义胆却遭遇不幸的书生的痛惜之情。正因为乔生是作者情感抒发的载体,连城是心中理想女性的寄托,因此《连城》中的乔生和连城都是故事的主人公。而在《聊斋志异》中那些突出女性弱化男性的爱情篇章中,乔生形象更显得卓尔不群。
乔生不是拥有奇特之术的异人,不是潇洒自由的仙人,也不是掌握他人生杀大权的阎王,而是一个生活在社会下层的普通读书人。他有着读书人的理想,有着世俗人的情欲,但他又与众不同,为人肝胆侠义,为情全心投入,为爱执着炽热。他是蒲松龄在感悟人情冷暖、社会百态的现实生活中根据自己的人格理想塑造的理想男性,他是《聊斋志异》中最为光彩的男性形象。
一、一片痴心为所爱
在爱情方面,蒲松龄用“一笑之知,许之以身,世人或议其痴”来评价乔生。“痴”的本义是呆傻,但在文学家心中往往有另外的含义。欧阳修的《玉楼春》里有“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一语,将情和痴连用,可见痴是情的极致。欧阳修的这一思想在明清时期得到了文学家的普遍认同,曹雪芹的《红楼梦》经常用“痴”传“情”,除了回目中用“痴女儿”、“痴情女”、“痴公子”、“慰痴颦”外,在表达写作主旨时更是用“或情或痴”、“痴男怨女”等语来显示对“痴”的全新诠释。的确,在这些有个性的作家笔下,“痴”不再是低智商的代名词,而是情的极点。乔生被世俗人批评的“痴”,正是他用情至深的表现。
《聊斋志异》中具有“情痴”的男性并不是只有乔生一人,《阿宝》中的孙子楚、《阿绣》中的刘子固、《婴宁》中的王子服等都有类似的品格,但是他们的“痴”还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而在这细末之处中更能体现乔生的不同之处。
表面上看孙子楚对阿宝的痴丝毫不亚于乔生,他为阿宝“自断其指”,甚至人魂分离,用情之专注不可谓不深,但是这个“性迂讷,人诳之,辄信为真”的“孙痴”对阿宝的深情多是出于被动。在未见阿宝之前他是在别人的怂恿下向阿宝提的亲,当遭到阿宝家拒绝后也曾“念阿宝未必美如天人,何遂高自位置如此?由是曩念顿冷”,后来在郊游途中他亲自见到了阿宝,“审谛之,娟丽无双”,这才坚定了他娶阿宝的信念。因此,他的钟情中有很强的“色”的因素。而乔生为连城舍命割肉时两人并没相见过,是一种自觉报答知己的行为,没有任何的功利性。
《阿绣》中的刘子固为了偶然一见的阿绣情愿忍受被骗的事实,对阿绣经手之物长期保存,甚至经年不再议婚。但刘子固的深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阿绣“姣丽无双”而“心爱好之”。所以当“媒人艳称复州黄氏女”时,他是“恐不确,命驾至复”,看重的是女子的容貌。后来当狐女变成阿绣的模样与之交往时,他没有丝毫的猜疑。最后在一次偶然的场合与“蓬鬓垢耳,出履蹉跌,不可堪”的真阿绣见面,他却“驰过之”,丝毫没有想到她是自己魂牵梦绕的女子。当阿绣“竟妆,容光焕发”后,其母抚掌曰:“无怪痴儿魂梦不置也”。由其母的赞叹和刘子固本身的行为可以推断,他看重的是女性的美貌,而不是心有灵犀的情感。因此同是痴心,刘子固的痴就缺少了乔生对连城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也与《瑞云》篇中贺生对瑞云“不以妍媸易念”的精神迥然有别。
《婴宁》中的王子服对偶然一见的婴宁“神魂丧失”,“肌革锐减”,被好友笑为“痴”。但是结合王子服和婴宁“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的相见经过,就可发现,王子服对婴宁的痴也只不过是在容貌基础上的爱恋。
因此虽同是爱情篇章,同样以女主人公命名,同为表现男性痴情,但乔生的痴体现的是感情的交流,知己的奉献,而《阿宝》、《阿绣》等篇的爱情之痴只是肤浅的容貌之悦,缺乏情感内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