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奏议文文学研究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奏议文文学研究价值

中国古代奏议文的文学研究价值   摘要:中国古代奏议文属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范畴,并且具有重要的文学研究价值。首先,历代奏议文颇有名篇,许多文章具有示范性与可读性,是中国古代文学不应忽视的研究对象。其次,奏议文是中国古代许多文人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奏议文的发展进程与文学史的发展进程相互关联。复次,历代奏议文具有思想价值与人文内涵,是丰富文学史研究、探寻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最后,奏议文是中国古代文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奏议文文体研究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奏议文;文学研究;研究价值   中图分类号:K206.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1-0209-02      奏议文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央臣僚及地方长官在行使其参政权、议政权时向君主进呈的陈请或论议文书。对于最高统治者而言,奏议是其执政、决策最为重要之依据;对于朝廷臣僚而言,奏议是其参政、议政最为重要之手段。刘勰《文心雕龙》云:“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1]中国古代奏议文源远流长,名目庞杂,作品丰硕,文集众多,不仅是中国古代经国之枢机,亦为中国古代文章之大宗。历代奏议文记载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社会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伦理、道德以及民族关系等大量翔实、珍贵的史料,成为中国历代王朝兴衰的见证,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进程永恒的记忆。   20世纪初,在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转型期,学界曾围绕“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散文”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奏议文曾因不属于所谓“美文学”而被一些论者排斥在文学研究的视野之外。建国后,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受西方文体学“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四分法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中国古代文学自身的特点,对于中国古代奏议文等应用文体亦多有轻视。许多治文学史者、文学研究者仅仅关注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论积贮疏》、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之类少数名篇,而将大多数奏议文排除在外,使得奏议文在文学研究领域长期沦为被遗忘的角落。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从来就是一个“杂文学”的观念,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应充分尊重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传统的特点,这是今天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应持有的基本态度。笔者认为,奏议文属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范畴,并且具有重要的文学研究价值。   首先,历代奏议文颇有名篇,许多文章具有示范性与可读性,是中国古代文学不应忽视的研究对象。   在中国古代文体中,奏议文进呈君主,对扬王庭,是最为重要的文体形态之一,也是较早成熟并持久运用的文体之一。奏议文有着明确的写作规范,命意与布局、立论与分析、起承转合之间、抑扬起伏之处,无不体现着严谨性与成熟性。从中国古代文章学角度来看,奏议文是中国古代文章写作最具示范性的文体之一。   在中国古代,奏议提交者是中央臣僚与地方长官,而撰写者可以是本人,亦可请人代笔。因此,历代奏议文写作者不乏文章圣手与文学精英。例如,秦汉之李斯、贾谊、董仲舒、刘向、张衡、蔡邕,魏晋之陈琳、曹植、诸葛亮、张华、刘琨、庾亮,南北朝之沈约、任、徐陵、江总、温子、邢邵、庾信,唐宋之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等,他们既是撰写奏议的名家,同时又是时人所推崇的文章之士或文学之士。奏议类文章在行文方面虽然程式化、模式化,但是在他们手中却能展露文采,挥洒个性,满含深情,显示着可读性。   奏议文之示范性与可读性,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之重要组成部分。六朝时期,刘勰的文学观是典型的“杂文学”观念,奏议类文体自然囊括其中;萧统《文选》之文学观念偏窄,选文要求“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2],但仍有较多奏议文入选。清代文章虽有骈、散之争,但两派对于奏议文皆重视,姚鼐《古文辞类》与李兆洛《骈体文钞》中,奏议文皆有大量辑录。可见,在中国古人文学观念中,奏议文始终占有重要的位置。   其次,奏议文是中国古代许多文人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奏议文的发展进程与文学史的发展进程相互关联。   历代奏议文的撰写者不乏文学精英,反言之,在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学创作中,奏议文亦为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贾谊的文学创作不仅包括《吊屈原赋》、《鸟赋》之类辞赋,也包括《上疏陈政事》、《上疏请封建子弟》、《上疏谏王淮南诸子》、《论积贮疏》等奏议文。无视后者,对于贾谊文学成就的研究将是不完整的。又如,曹植的文学创作不仅包括《白马篇》、《赠白马王彪》、《洛神赋》等诗赋,《求自试表》、《谏伐辽东表》、《求存问亲戚疏》等奏议文同样不可忽视。曹植一生历建安、黄初、太和三个阶段。太和时期,曹植的诗赋创作基本消歇,而以表文撰写为主,奏议文成为曹植最后阶段的主要创作成果。同样,研究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创作,奏议文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弃奏议文的研究,将无法揭示中国古代文人文学创作的整体风貌。   奏议文属于应用文体,同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