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艺术申报书-楚雄州非遗网.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琴艺术申报书-楚雄州非遗网

PAGE 1 PAGE 21 古琴艺术申报书 1、资格: 成员国: 中国 文化空间或文化表现形式的名称: 古琴艺术 社区名称: 中国历代文人及广大的琴乐爱好者 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的地理位置;相关社区的地理位置: 历史上广泛存在于中国各地城乡,近代以来集中保存于少数大中城市。近二十年有所恢复和发展,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南京、常熟、扬州、杭州、成都、昆明、长沙、西安、福州、济南、广州、沈阳等城市,以及香港、台北等地。 文化表现形式的周期: 依琴人情致、精神以及人际往来所需,随时、随地自娱独奏;或定期“雅集”相互观摩,或与埙、箫等乐器合奏。20世纪中叶以来也有中小型音乐会表演及电台、电视台录播送,出版了一些音带、光盘。 社区或相关社区或政府的责任人或团体: 中国国家级专门艺术研究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各地还有地区性的琴会、琴社等组织。 2、说明: 文化空间或文化表现形式的说明: 古琴,又称七弦琴。琴是它历代相延的原称。由于琴历史非常悠久,在中国古代广有影响,所以“琴”一名屡被借用,附缀于许多外来或新创乐器名称之后,以显示它们具有乐器的属性,例如胡琴、杨(洋)琴、钢琴、提琴、管风琴、风琴、口琴、电子琴等等。久而久之,“琴”似乎成为乐器的一种“类名”,本名的指称反而不显,以至近两百来年,说到琴时,反需要用“七弦琴”等称呼来突显它是一种“七弦之琴”。至于今天运用最广的“古琴”这一名称,其实出现很晚,至今不过几十年。从“琴”到“七弦琴”到“古琴”的名称变化,恰好折射出琴在中国音乐史上曾经拥有的显著影响和它近代以来的衰微历程。此外,琴还有“绿绮”、“丝桐”、“焦尾”等别称,它们都来自一些相关的优美的历史典故,不一一细说。 琴是一种平置弹弦的乐器,通长约120厘米,最宽处(肩)约20厘米,尾端约12厘米,厚约6厘米。面上张七弦,弦下无品、柱、码等支撑。扁扁的共鸣箱近似于长方体,通常用梧桐木作成外弧内空的面板,用较硬的梓木作成地板,面、底粘合为音箱后,髹上厚漆而成。时代久远的琴因长期振动发声,髹漆部分逐渐变化,在琴身上形成各种“断纹”,非常美观。演奏时左手按音,右手拨弦。在乐器学上,琴可归于Zither类。 中国上古时期即传说琴是神农、伏羲等远古“圣人”所作,所以是一件神圣的乐器。它的形制也蕴含深意,与一般乐器不同。例如,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人说琴的外形“上圆而敛,法天;下平而平,法地”,而琴上还有额、颈、肩、腰等称谓,意味它还象征着人体,所以小小的琴蕴含着天、地、人即整个宇宙象征。此外,琴上各部位和附属件也被赋予了种种美称,如背面的音窗即成为“龙池”、“凤沼”。在琴面离演奏者较远的靠外一侧,配有十三个醒目的以螺钿等材料镶嵌的琴“徽”,它们距离不等,指示着弹奏泛音的位置。徽与徽之间还可以细加等分,它们与徽合称“徽分”,循之可以弹奏出乐曲需要的准确音高。 琴一般按五声音阶定弦。有六种常用的定弦法及四种特殊的定弦法。最常用的正调定弦是徵、羽、宫、商、角、少宫、少商(C 、D、F、G、A、c、d)。琴一弦多音,音域宽广,达四个八度多(C-d2)。其低音浑厚结实,有如金石之响,高音清亮甜美,加上“散”、“按”、“泛”三种不同的基本取音方式,使之具有了丰富的音色变化基础。“散”是空弦发音,其声刚劲浑厚,常用于曲调中的骨干音;“泛”是以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的乐音(泛音),多弹奏华彩性曲调;“按”是左手按弦发音,移动按指可以改变有效弦长以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同一个音高可以在不同弦、不同徽位用泛、散、按等不同方法奏出,音色富于变化。琴面平滑,易于演奏滑音、颤音等装饰音。琴大部分乐音圆润细腻如歌,富于表情。还可以用双弦奏出同度、八度、五度等音程。琴的左右手技巧共有70多种,能奏出上千种不同音高与音色的变化形态,其中仅泛音就有119个。而同样音高的泛音,也可以在弦上左右不同部位奏出,琴曲《梅花三弄》的泛音主题先后三次出现,在不同部位演奏,音色各不相同。尤其特出的是古琴的“走手音”及滑音表现。因为古琴通体平滑,一弦多音,所以多用滑音,产生“绰”(本音所带的前上滑音)、“注”(本音前的下滑音)等技法;加上琴有效弦长较长,弦中段没有筝、瑟、琵琶、扬琴等弦乐器的品、柱、码,所以振动尾音缭绕绵长,在弹弦后的余音(韵)上可以通过左手滑动使尾音产生音高变化,称为“走手音”,有的走手音甚至可以上下滑动达七八个音位以上,成为减弱的袅袅的余韵,直至听觉难以捕捉,成为“弦外之音”,令听者产生起伏蜿蜒的线状飘逸的联想。还有润饰性指法“吟”(本音发生后围绕本音先上后下的来回华滑动)、“猱”(本音发生后围绕本音先下后上的来回滑动)等。由走手音、滑音及润饰性音等,构成了琴“韵”的虚声。有了这些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