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外治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研究概况
中医外治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研究概况
【摘要】参阅近年来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文献,从拔罐、电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埋线、针灸六个方面就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系统性回顾与综述,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关键词】顽固性呃逆;中医外治法:综述;学术性
呃逆,俗称打嗝,是一种生理上常见的现象。中医指出,呃逆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扰动膈肌,使膈间气机不利,从而导致的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且频,往往不能自制的病证[1]。临床上如果呃逆持续发作时间超过48h,而未能停止者,我们称为顽固性呃逆。一般来说,短暂偶然的呃逆发作,大多数人是常见的,不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明显影响。但是严重情况下,常常因为影响饮食以及正常呼吸运动,使患者精神和躯体上背负沉重负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甚至导致全身衰竭[2]。西医一般选择抗精神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及麻醉、镇咳药等来进行治疗,尽管上述的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往往有着很多的弊端。中医外治法治疗顽固性呃逆有着较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顽固性呃逆概况综述如下。
1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使用蒸汽、燃烧、抽吸等方法排去罐中的空气,使罐内产生负压,吸附于皮肤,造成皮肤瘀血的一种治疗方法。赵俊玲[3]运用拔罐法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23例,患者分次选取任脉的天突、上脘或中脘、鸠尾或气海穴,手太阴肺经的天枢穴,双侧肋下的阿是穴,总有效率95.6%。黄琼[4]运用拔罐神阙穴配合指按双侧攒竹穴与率谷穴治疗顽固性呃逆60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短者1次治愈,病程长者经5~6次治疗后呃逆症状消失。
2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在腧穴针刺得气后,应用电针仪器施加不同频率的脉冲波,对腧穴施加较强的刺激,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对治疗呃逆方面有显著效果。朱瑞生等[5]治疗11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治疗组55例取背部双侧隔俞为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为配穴进行电针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取穴双侧足三里、双侧内关、中脘、膻中针刺。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7.27%,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36.36 (p0.05)。朱氏认为本次治疗所选用的腧穴周围分布有广泛的隔神经的感觉纤维,通过对这些感觉纤维的电刺激,从而抑制隔神经的兴奋,切断呃逆的反射弧,达到解除隔肌痉挛的目的。钱晓平等[6]对87例患者采用电针治疗,取第3胸椎到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左右各一穴,左右交替,连续治疗10次,有效率达93.1%,明显高于对照组61.73%(p0.01)。
3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是将某些中草药和液体充分混合后调成糊状,经辨证取穴后贴敷于人体的腧穴,对人体产生持续的刺激作用并加以吸收,从而来治疗疾病的手段。苏超等[7]使用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丁香:吴茱萸:柿蒂:旋复花=1:1:1:1,研末醋调)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37例,痊愈17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蔡欣[8]用穴位敷贴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28例,取穴双侧足三里、膈俞、胃俞、肺俞、肾俞穴,治疗7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单纯使用654-2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在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4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即针灸学的“水针”,是按照穴位的主治特点和药物的药理作用,将药物注射进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是针刺、穴位和药理作用结合的一种综合疗法,具有很明显的增强疗效和减轻副作用的优势。贾英民等[9]治疗63例患者,治疗组33例采用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足三里,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30例肌肉注射盐酸氯丙嗪两种途径,对照组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66.7%。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宋伟等[10]对32例顽固性呃逆患者进行穴位注射,取双侧膈腧注射山莨菪碱,痊愈29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1次治愈26例,2次治愈3例,其余患者均治疗2次。宋氏认为用山莨菪碱对足三里进行穴位注射,可以通过经络的连接作用刺激胃肠道和膈肌,从而有效缓解胃肠道痉挛和膈肌痉挛,达到降逆止呃的作用。
5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疗法是运用中医理论指导,将可吸收的外科缝线植入腧穴,利用线对腧穴的持续刺激作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医疗手段和方法。魏溪芳等[11]对4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痊愈3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95%。孙刚等[12]对60例患者进行1周治疗,埋线组30例取穴双侧内关、膈俞、足三里,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电针治疗取双侧足三里、内关和中脘穴,总有效率86.7%,埋线组有效率明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