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研究概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研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研究概况   【摘 要】 寻常性痤疮的病因病机复杂,但病性素以火(热)为主,其次为湿邪、瘀血、痰浊、阴虚等。本文就其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进展做如下综述,以冀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医药;寻常性痤疮;综述   【中图分类号】R26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9-0050-05   Abstract:   Keywords:   寻常性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其病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加、痤??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心理、遗传、及其他微生物感染等等有关[2]。有研究显示[3]青少年寻常性痤疮发病率高达86~90%,男性多于女性,并呈上升趋势。由于该病以面部为其主要发病部位,且皮疹消退后易遗留瘢痕而影响面容,可导致22.5%的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27.4%的患者会出现自卑心理等[4]。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酒刺”、“风刺”等,好发于青春期,因此也被称为“青春痘”。目前西药治疗本病疗效不佳,且副作用较多。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小,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诊治进展概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很早就对痤疮有诸多论述。《内经?生气通天论》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外科大成》曰:“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石室秘录》载:“粉刺即粉疵,乃肺热而吹之,多生此疵”等。历代医家多认为其病因病机为素体阳热偏盛,营血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或因过食辛辣肥甘,脾胃积热,循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而致等,故其辨证分型多以实证为主,兼有虚实夹杂,单纯虚证较少见。李洁等[5]统计得出,寻常性痤疮的中医证型以肺经风热证、痰瘀互结证、脾胃湿热证、肺胃蕴热证、冲任不调证较为常见。近几年诸多医家也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如储全根[6]从毒立论,提出毒邪与湿、热、瘀、痰相结合而致病的观点。陈力 [7]认为痤疮病机为阳有余阴不足,且认为男为阳,女为阴,雄为阳,雌为阴,由此推出雄激素属阳,雌激素属阴,即阳有余(雄激素偏高)、阴不足(雌激素偏低)或二者兼而有之(雄激素偏高且雌激素偏低)。程益春[8]认为,痤疮病在血分,发生的主要病因在于血热、感受风邪,以及湿邪留恋肌肤,湿性黏腻胶着,以致病久缠绵难愈,火热并邪,郁久化腐成毒,热盛毒聚。另外,中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面部的不同区域分别与各个脏腑相对应,脏腑的病理变化均可以在该区域有所表现。陈鳌石[9]根据五脏辨证,额头部属心,左颊属肝,右颊属肺,鼻部属脾,下颌属肾。而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向下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故唇周属于足阳明胃经等[9] 。   2 中药辨证治疗   中药辨证施治乃为中医之精髓与特色,为历代医家所遵循。虽然目前各医家对寻常性痤疮辨证分型不统一,立法方药各异,但均取得显著疗效。袁冰峰等[10]用柴胡清肝汤加减治疗肝肾失调型寻常性痤疮。治疗组予以柴胡清肝汤加减(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柴胡、黄芩、黄柏、天花粉、连翘各10g,女贞子、墨旱莲各15g,生甘草3g),每日1剂;而对照组服异维A酸胶丸10mg,早晚各服用1次。12个周后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60%、93.3%,对照组分别为23.3%、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育利等[11]自拟痤疮饮治疗寻常性痤疮。治疗组服用痤疮饮(丹参25g,制大黄10g,蒲公英15g,黄芩10g,黄柏10g,知母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枇杷叶12g),每日1剂;而对照组予美满霉素50mg,每日2次,螺内酯40mg,每日2次。6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6.0%,对照组为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张国江等[12]以宣肺化湿解毒为法治疗寻常性痤疮。治疗组内服中药方(杏仁10g,半夏10g,白蔻仁10g,薏仁15g,厚朴10g,通草8g,竹叶8g,滑石10g,枇杷叶10g,前胡10g,白前10g,紫菀10g,桔梗10g,银花10g,蒲公英15g,野菊花10g,地丁10g),每日1剂;对照组予维胺脂胶囊25mg,3次/d,口服。4个周后治疗组显效率94%,痊愈率55.33%,而对照组显效率75.33%,痊愈率29.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张一戈[13]将治疗组给予用三仁汤(生苡仁、滑石粉各20g,杏仁、厚朴、白通草、竹叶、制半夏各10g,白蔻仁6g。加减:大便秘结不通者加大黄6g,枳实10g;口臭甚者加佩兰叶10g,石菖蒲129g;皮损以暗红结节、囊肿为主者加桃仁10g,红花79g,皂角刺10g;皮疹色红有继发感染者加黄芩12g,蒲公英12g;皮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