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社会老年人犯罪的多维分析研究
内容摘要:老年人犯罪是一个社会极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社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它往往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整个犯罪学、刑法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犯罪,老年人都可以涉及。但是从老年人犯罪的数量和突出表现而言,其中性犯罪、暴力侵害性犯罪和财产性犯罪是其主要的犯罪类型。对老年人犯罪实行从轻宽缓的刑事政策,在今天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司法实践中更应当结合刑法对老年人犯罪轻缓处罚的制度性规定加以全面贯彻执行。对于我们这个老年人犯罪还有点严重的国家来说,只有努力寻找、及时发现老年人犯罪的原因,客观、积极和全面地采取措施加以应对、进行预防,从而将各种引发老年人犯罪的可能性消灭在风起于青萍之末之时,才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应有态度。
关键词:老年人犯罪;老年人性犯罪;老年人暴力侵害性犯罪;老年人财产性犯罪;老年人犯罪原因;老年人犯罪预防
老年人是社会的一抹晚霞,人们看到或者听到过太多童颜鹤寿、慈眉善目、古道心肠的老人故事,给社会添上了一曲颂歌。人到老年应当安享夕阳的余晖,颐养天年,安度人生。然而社会本身是个万花筒,世上总还存在着一些老年人或者因为温饱所困,或为情感所伤而陷入犯罪的泥淖。老年人犯罪是一个社会极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社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但如何对待老年人犯罪的问题,却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晴雨表,它往往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整个犯罪学、刑法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对老年人犯罪的研究,即是老年人法律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一、老年人犯罪的犯罪学分析研究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医疗条件的大力改善,中国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如果仍然以男六十周岁、女五十五周岁为老人的界定标准,无疑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老人社会。2011年3月1日,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曾宣称,“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三个新特征。预计到201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这在当今世界也是少有的现象。 老人社会自有老人社会的问题,其中就包括老年人的犯罪问题。随着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社会、家庭的环境对老年人的身心及自身诸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犯罪在社会犯罪占有的比重和数量也有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某地监狱在押犯常年1200人左右,老年犯罪人员占到在押犯总数的2.1%。 因此老年人的犯罪增长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当然从整个社会的成员结构和犯罪主体的年龄来说,老年人犯罪在整个社会的犯罪总量中所占的比率是不高的;即使在整个老年人口中,犯罪的比率也是很低的;而在老年人的犯罪中,女性的犯罪率比男性的犯罪又要低得多。但老年人犯罪确实很受人关注的。人将老去,何以犯罪而谢幕?令人深思。而且随着老人社会的扩大,老年人犯罪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
(一)从老年人本身的生理、心理发展状态上进行考察
人从孩提到少年,从青年到壮年再进入老年期,其生理、心理状况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老年人在生理上的变化主要表现是:身体多病,耳聋眼花;体力下降,感官功能降低;知觉衰退,反应迟钝。老年人在心理上的变化则更多,《北京晚报》曾载文归纳为10种类型:(1)享受型。表现为人生已老,看破 “红尘”,只想享受,不愿奉献,以期补偿自己一生之不足,慕名、占物、不一而足。(2)贪婪型。对财物贪得无厌,什么东西都想多积攒一点,占而不用,只求心理上满足。(3)虚无型。对周围一切事物均持冷漠态度,与世无争,得过且过,无所作为,思想空虚。(4)保重型。自知人生“已近黄昏”,来日不多,只求保重,延年益寿。(5)操劳(心)型。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挂心,生怕别人出差错,事必躬亲。(6)表率(为人)型。严格要求,苛刻自律,过分节约,省吃俭用,为子女后代作奉献,为他人行善,为有难者解囊,不遗余力。(7)奋发型。深知夕阳无限好,只缘时光近黄昏,发奋学习,研究,著书,指导晚辈,培育后代,力求为社会和人类留下更多的东西。(8)绝望型。认为一切希望都即将破灭,总是在悲愁伤感中回忆过往失意之事,痛感前景暗淡,万事皆空,常在泪水和失落感中打发时光。(9)消遣型。不计较物质享受,不注意精神修养,一心追求安逸、恬静、解脱和轻松。清心寡欲,淡泊明志,知足常乐,颐养天年。(10)寄托型。意志薄弱,缺乏主见,不计得失,听由别人安排,寄生苟安,听天由命。 这种社会学的分析研究从一个侧面为我们进行老年人犯罪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