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史发展及其对当今译学启示.docVIP

中国翻译史发展及其对当今译学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翻译史发展及其对当今译学启示

中国翻译史的发展及其对当今译学的启示   摘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译学经过大浪淘沙般不断的发展,沉淀了许多精华,留下了许多巨著。纵观中国翻译史,有许多让人深思的地方,更有许多值得今天专家学者们学习的地方。研究历史对于促进其发展现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翻译史;发展;启示      Abstract:One can know the alteration of the society by viewing its history. After long years of development, Chinese tanslation has accumulated its special features and essence. Looking back, there was so much for us to learn and to think over. Therefore, thestudy of its history could leave people very important implication.   Key words:Translation history,development,Im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0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0)10-0059-02      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体系。而其发展的过程可谓是漫长而曲折。对于翻译的原则,理论,方法,技巧,译学界曾有过无数次的讨论,而正是这些争论绵延不休的推动着翻译这一门学科的发展。而俗话说:以史为鉴。翻阅漫长历史,回顾翻译这门学科所走过的痕迹,给当今留下许多启示。   1、翻译史研究的重要性   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其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回顾和反思。翻译史的研究对于译学状况的掌握和反思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史大致可以分为翻译实践史和翻译理论史。前者注重具体的翻译作品的探索与研究,后者注重翻译理论的提炼与创新。20世纪中期,人们逐渐开始重视对于翻译资料的整理与收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回顾与反思。张岂之教授认为,传统文化的研究需要有一个突破 ,就必须研究前人在此问题上的经验和不足,而学术史的研究恰好具有这样的功能。   首先,对于翻译历史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翻译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翻译活动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在上千年的翻译活动中人们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内容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都是十分宝贵和不可或缺的。而西方以修辞学为指导的传统翻译研究和我国以古典美学为指导的语文学式的翻译研究虽然没有留下系统的理论,但是却极具启发性。当翻译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结构主义思潮,横向方法论,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等都为翻译学的建立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吕俊,侯向群,2005)   其次,对于翻译史的研究有助于揭开数千年来翻译神秘的面纱,可以帮助人们更为清醒和透彻的深入翻译的本质。翻译史为研究翻译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通过对于积累文本的考察,可以发现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与难点,探寻翻译过程中存在的普遍规律,总结技巧与不足,从而在此基础上有所前进与发展。   2、历史上翻译发展状况回顾   2.1 古代译论。中国早期的翻译,主要源自于宗教经文传播的需要,翻译事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佛经翻译又可视为中国翻译事业的起点。在为期八百多年的佛经翻译活动中,终南山地带的佛经翻译活动特别值得关注。佛经的翻译过程其实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在东汉王室崩溃之前,佛教在中国,只在社会底层暗暗生长,还没有浮现到社会上层来”(钱穆,2005)终南山地带的佛经翻译活动作为中国翻译的起点,对两千年来的中国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建筑、艺术和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2.2 近现代译论。到了近现代,又不断涌现出各种翻译的热潮。维新派、严复、林纾、徐念慈等翻译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如《天演论》、《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金银花》等。这些都为弘扬爱国精神、倡导先进理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到了现代,郑振铎、茅盾、朱自清等,都对译学理论作出了重要建树。郭沫若,郁达夫等人也都提出了对于译学的见解,对译学理论作出了一定贡献。这一时期的翻译更加承载了浓厚的政治色彩,鲁迅和茅盾等人的努力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翻译奠定了基础,二十年代后期至三十年代,涌现了许多关于翻译理论的大讨论。例如鲁迅与瞿秋白的讨论,鲁迅与穆木天的讨论以及鲁迅与梁实秋的争论等等,无不体现着浓烈的政治思想斗争的色彩。   2.3 当代译论。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