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思想史中平等思想研究
中国思想史中的平等思想研究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主要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精神。本文就是探讨中国古达到近代的平等思想,从而为构建中国外交中平等互信精神打好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国;平等互信外交;历史必然性;意义
中国思想史中的平等思想主要表现为一种原始大同的社会理想,同时也是在承认社会差异即身份、地位、财富分配不均等前提的人的道德和人性上的平等。虽然农民阶级主张通过起义来推翻统治阶级,但是他们的平等思想和观念也仅仅局限于财富的平均。虽然对于国际社会中国与国之间平等思想论述不多,但其中“大同”、“讲信修睦”和民族主义所包含的国际社会国家间平等思想,可以看出中国思想家已经对国家间的平等思想有所思考。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平等思想
儒家的平等思想。孔子认为不平均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为此他阐述了很多有关平等的主张和思想。“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认为贫富不均是社会争乱的根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为此,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实现“博施济众”,即“老者安之,朋友心智,少者怀之”。孟子提出人性平等的思想,他认为“圣人,与我同类者”,“尧舜与人同耳”,“人皆可以为尧舜”。
道家的平等思想。《老子》中设想了“小国寡民”的原始平等社会状态,针对社会中贫富差距现实,《老子》中提出了“损有与而补不足”的思想,主张“高者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庄子认为,“天子”与“己”都是平等的,“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庄子主张平均主义,“四海之内,共利之之谓悦,共给之之谓安”。
墨家的平等思想。墨子提出社会平等思想,主张“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常贱,有能则举止,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用人应该“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璧颜色,贤者举而上之”
《礼记》中的平等思想。在《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友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祭统》中提出“贵者不重,贱者不虚,示均也。惠均则政行,政行则事成,事成则功立。功之所以立者,不可不知也。俎者,所以明惠之必均违,善为政者如此。故曰,见政事之均焉”,通过这种手段实现人们在田赋和劳役上的均等。
明代思想家李贽,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他提出了“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物之不齐又物之情”,“士贵为己,务自适”等思想,在批判继承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基础上,阐述了平等思想。李贽认为人们天赋平等,“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者――既成人矣,又何佛不成,而更待他日乎?天下宁有人外之佛,佛外之人乎?”指出人们生而知晓道理,皆有成佛可能。人们在德性上也是平等的,“人人各具有大圆镜智,所谓我之明德是也下与地同,中与千万圣贤同,彼无加而我无损者也”,圣人和凡人的德性无论在先天的上,还是在后天修行的能力上都是相同的。李贽还论述了政治平等思想,“侯王不知致一之道与庶人同等,而不免以贵自高。高者必蹶下其基也;贵者必厥贱其本也,何也?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特未知之耳。”他从事物的对立统一视角出发,认为虽然存在着高贵之分,但是不能以高、贵来鄙视下、贱,二者都是平等的。李贽还提出了男女平等的思想,他认为男女天性平等,只不过在封建礼教下才出现男尊女卑现象,从才德上来说,“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二、中国古代农民的平等思想
中国古代农民阶级的平等观。农民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受剥削、受压迫的阶级,其反抗精神也是最强的,为了实现平等的社会理想,中国古代农民阶级提出了自己的平等主张。
《太平经》表达了中下层农民阶级的平等思想。关于“太平”的解释,《太平经》中指出:“太者大也,言其积大如天,无有大如天者。平者言治,太平均,凡事悉治,无复不平。”太平就是要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理想。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就是在“万年太平”的旗帜下开展的,但将实现太平的途径归结为期盼统治者的恩赐或有富人施舍,则具有空想性。唐末农民起义将平均作为首要口号,很多起义的农民军领袖冠以“平均”名号,例如王仙芝就自称为“天补平均大将军”,黄巢则自封为“天补均平大将军”。北宋时期方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