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道德培养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道德的培养
[摘要]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对很多未知世界有着无穷的好奇,尤其是网络。网络很大程度上给中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途径;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特别是它造成中学生道德的严重滑坡。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 信息技术课 网络道德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120140-01
一、背景与现状分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随之掀起网络热潮,这个时代也被誉为“网络时代”。但是,互联网在加速信息交流、促进知识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尤其是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网络很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接触腐朽文化的途径。面对突如其来的网络,各类中学在相应的网络道德教育方面没有相应的措施,在设有“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中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皆处于探索之中。当前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或者说没有抑制住网络的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道德意识淡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有些中学生上网聊天时往往是随意设计自己的个人资料,使用秽言污语,在聊天室或论坛中,随意使用脏话、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或者不文明语言的符号缩写。青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而网络作为一种无国界、开放性的媒体工具,传播速度极快,信息包罗万象,但其中很多腐朽的价值观念、文化思想充斥其间,对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长期无限制地接触互联网,很容易受到非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冲击,造成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二)沉溺网络无节制,身心健康受摧残。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很差,意志薄弱,接触网络以后,很容易成瘾成癖,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将学业抛在脑后。在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之后,眼睛灼痛、酸胀,引发视力下降。而且青少年正处于骨骼生长发育时期,由于长时间地键盘和鼠标操作,长时间的高度重复性动作影响肌肉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畸形。有的学生因为厌学,泡在网吧一泡就是几天,十几天,聊天、玩游戏,几近疯狂,两眼痴呆,表情麻木,甚至因此疲劳过度,死在网吧。惨剧还在继续!
二、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虚拟的网络,放纵的天国。网络的特征是造成当前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客观原因。网络具有开放性、隐蔽性、虚拟性等特点,网络为人们提供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令青少年难以辨别。互联网的隐蔽性、虚拟性给人们提供了隐身的平台,在网上可以任意改变角色而隐藏其真面目,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这就导致青少年的道德意识降低、责任感弱化和羞耻感丧失,使他们在网上为所欲为而不用承担责任,也不觉得惭愧和内疚。另外,网络信息带有多层面、多元化的特点。对于经常上网的中学生来说,经常接触多种道德评价标准,会造成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无法判断是非,道德选择能力因此下降,行为容易发生偏差,不道德行为增多。
(二)桀骜的一代,猎奇的年华。青少年时期特有的生理心理特征的造成其深受网络左右、道德滑坡的主观原因。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样一个身体发育超前而心理成熟滞后的时期,其心理承受力极其脆弱危险。他们的生理、心理时时处处表现为矛盾的交织和冲突:思维大胆、活跃却又失之偏激;既寻求独立的自我意识,又不能摆脱依赖心理;强烈的好奇心,较弱的自制力等等。因此,面对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青少年极易为网络的消极面所影响,置现实世界的道德约束于不顾。中学生抵制不良信息诱惑的能力不足,是非判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较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
(三)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未能审时度势。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未能审时度势,适应网络发展现状是当前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得不到改善的主要原因。当前大多数中学对网络道德规范和要求不甚清楚。在我国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学的是理论和技能,基本不探讨网络道德问题。即使教材中有所涉及,往往也会被教师所忽视。思想品德课所讲内容同样很少涉及网络道德这一道德研究的新领域。所以网络道德对学生而言基本处于“道德任意”的状态。一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计算机网络与道德问题不沾边,网络的使用存在知识技术问题而不存在社会道德问题,这是一种带有共性的错觉。
三、当前形势下信息技术课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
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是由于上网而产生的,因此,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在这方面明显不足,这也是目前网络道德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而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细说通电直导线附近的场摘要:一无限长通电直导线,周围没有电场.DOC
- 昆山联江发纸业有限公司扩建项目.pdf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引线键合模型 wire bonding model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pdf VIP
- 透过“人车家”战略,看小米加码大家电对白电行业影响几何.pdf VIP
-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1-4章化学模块练习(含答案).doc VIP
- 绘本《小鹿历险记》.ppt VIP
- 八年级地理中国海洋资源.ppt VIP
- 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pptx VIP
- rca医疗案例分析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