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哀悼”之名
摘要:哲学化的哀悼反思哀悼活动,并在反思中深入哀悼对象的思想深处;哀悼文学以最直接的情感抒发把读者带入哀伤的境地,却以哀伤净化灵魂;喜剧化的人生告别会则以轻喜剧的方式冲淡哀伤,使哀悼者更轻松地走出哀伤。尽管哀悼方式各异,然而它们接续了死者活在人们心中的东西,让逝者永生,让生者有能力去哀悼死者,并由此变得坚强。
关键词:哀悼;哀悼哲学;哀悼文学;人生告别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15
Abstract: Philosophically-oriented mourning forces people to introspect the work of mourning and touches the depth of the mourned. The mourning literature steers the readers into lament and catharsizes their souls; a comic farewell ceremony waters down the sadness and helps lamenters out of it more easily. Although in different ways, mourning can make the living emphasize the experiences and spirits of the deceased and coexist with them so that they can bear the lament and become tougher.
Key words: mourning; mourning philosophy; mourning literature; farewell ceremony
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哀悼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哀悼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仪式,甚至有人因哀悼而名垂千古,古今中外皆然。《悼亡诗》使潘岳名垂史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袁枚的《祭妹文》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传诵至今;弥尔顿的《黎西达斯》让人们至今感受到斗士的铁骨柔情;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则让人们见证了伟大的友谊。尽管哀悼者所处时代不同、所处地域不同,悼念的方式也有差异,但相同的是,哀悼者与被悼者在哀悼中获得了共生。在人类哀悼史上,“最为纯正的哲学家”德里达也占有一席之地。
一、哀悼哲学
德里达是一个奇人,其文奇,其事奇。其文“离经叛道”却发人深思、引人震惊,新人思想;其行奇,在悼文不那么发达的西方,他却写有十几篇悼文,一众著名学者去世皆赋一悼文以资纪念,这就是后来由Pascale-Anne Brault和Michael Naas整理出版的The Work of Mourning。该书收录他写的十四篇悼念文章,以纪念巴尔特的《罗兰?巴尔特之死》(The Deaths of Roland Barthes)为开篇,以悼念利奥塔的《毫无保留的友谊:利奥塔与我们》(All-Out Friendship: Lyotard and Us)收尾,此外还包括德?曼、福柯、阿尔都塞、德勒兹、列维纳斯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
但是与那些充满感情、寄托哀思的悼文不同,德里达的悼文很难说是逝者的家属、亲人甚至朋友所乐于阅读的。“德里达堪称是后现代理论谱系中最为纯正的‘哲学家’之一,在当今的后现代大师中,还没有哪一位像他那样不厌其烦地在传统的哲学理论中挥洒过自己的智力。”[1]1德里达就是这样一位孜孜不倦的、不厌其烦的沉溺于哲学思考中的哲学家,不放过任何能发挥他哲学思考的机会,这也体现在他的悼文中。以《罗兰?巴尔特之死》为例,巴尔特1968年在论文《作者之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中提出“作者死了”,这已成为一句最为经典的名言,而当巴尔特去世时,德里达也在悼文中讨论起“作者”和“死”之关系,以及作为作者的巴尔特的死亡观。“如果简单的从通常意义上进行分类,时间把我们同文本以及假设的、可称谓的、署名的文本作者关联起来,最少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性是“在我们阅读‘他’的时候,或这种阅读命令我们去书写他的时候,不管是书写他的书写还是他自己,在通常意义上来讲‘作者’可能已经死了……第二种可能性是当我们阅读他们或者这种阅读命令我们去书写他们的时候,作者还活着……然后还有个‘第三种’情况:在那些我们‘认识’、见过、热爱的作者死亡之时或死亡之后。因此我可以书写或者唤醒那些在我阅读之时早已去世的作者的文本(比如柏拉图或帕特摩斯的约翰),或者是那些我在书写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管材安装合同范本(12篇).docx VIP
- 滇人版 七年级 第九册 第10课 文件合并与超链接课件.pptx VIP
- 古镇商业运营与旅游开发思路.pptx VIP
- 02S515排水检查井图集.pdf VIP
- 标准图集-23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pdf VIP
- 形考作业(五)配置DNS服务实训.docx VIP
- 高钾血症应急演练脚本.docx VIP
- xx河防洪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新解读《GB_T 17934.3-2021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3部分: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最新解读.pptx VIP
- 简式数控车床使用说明书(中英文).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