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文化品质与审美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冈石窟文化品质与审美特点

云冈石窟的文化品质与审美特点   内容摘要:云冈石窟以其厚重的底蕴、雄壮的气势、鲜明的个性、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文化品质与审美特点而成为北魏历史文化的座标以及佛教石窟艺术的巅峰之作。构成这种价值和意义的基本因素,就在于它所蕴藉的独有的文化品质和审美特点。皇家工程的性质、一朝完工的特点、帝佛合一的主脉、笑意乾坤的精神与风度,就是这种文化品质与审美特点的基本描述。   关键词:北魏王朝;云冈石窟;文化品质;审美特点   中图分类号:K87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000-4106(2008)01-0021-06      云冈石窟建凿于公元5世纪中叶,那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与艺术创作开放自由的时代。   关于云冈石窟建凿的开始与结束,历史典籍和碑志铭记有零星的记载与描述,归纳而言,有三种说法:A.唐朝沙门道宣撰《大唐内典录》中记“始于神瑞,终乎正光”。金代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内言“肇于神瑞,终乎正光”。两条记载时间相差了483年,但观点和看法一致。两句话八个字,涉及了一个重要历史文化的事件起止与两个年号――神瑞、正光。神瑞是北魏王朝第二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的第二个年号,为公元414年~416年。正光是北魏王朝第九位皇帝孝明帝元诩的第三年号,为公元520年~525年。若此计算,云冈石窟从始到终开凿运作了111年,可谓跨越世纪的百年工程,我们将此概括为云冈石窟开凿的“神瑞说”。B.北齐时魏收撰《魏书》,在卷114《释老志》中载言曰:“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研究者确认这是一段记叙云冈石窟开凿事件的完整史笔描述,有人物、时间、事件、过程。其中,“和平初”就是这一重要事件的发生要素和时间刻度。和平是北魏王朝第五位皇帝文成帝拓跋浚的第四个年号,为公元460年~465年。初者,自然就是此年号的初始之年,即460年,我们将此概括为云冈石窟开凿的“和平说”。C.同样是《魏书,释老志》中的一段材料,它紧接上引材料前四句的后面,为:“初昙曜以复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接下便是上引材料“昙曜白帝”一段。这一段叙述神奇灵妙的材料纳入到上引材料之中,构成了历史记载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从阐释学和文本解读的角度看,它显然是以追溯性、回忆性的时间语言(状语)“初”来插入或补写早已发生过的一段史实,来加强所叙述事件的重要内容,来增加复杂的社会情态和事件情态的真实性与丰富性。在整个《魏书》史实的记载中,以“初”字作为追溯性、回忆性材料的语句行文标志,例子很多,语意表达也非常清晰。从内容和语言以及史料记写的特征性方法来分析,这段材料正是揭示了历史人物主角昙曜以神奇面貌出现,向当朝皇帝文成帝拓跋浚面陈他的神奇构想和实施云冈石窟伟大工程的全部内容和史实信息。它前面的四句“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正是它后面这段材料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基础。在这段材料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词,即做为状语功能出现的时间性短语“复法之明年”。北魏王朝在平城时代,发生过两件佛教的大事件:一是在太平真君七年(446)太武帝“灭佛”,一是在兴安元年(452)文成帝“复法”。史料中“复法之明年”,显然就是兴安元年文成帝“复法”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453年。兴安年是文成帝上台执政的第一个年号,为公元452年~454年。我们把认为云冈石窟是开凿于文成帝“复法之明年”的学术观点概括为开凿时间理论中的“兴安说”。   云冈石窟建凿的上限说法有三个不同的时间说法,而其建凿的下限皆认同“终于正光”。   无论是哪一种开凿时间说法,都在表明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王朝平城时代正在走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意识形态全面发展的辉煌时期。   云冈石窟作为北魏王朝最宏伟、最壮丽的文化工程和艺术创造,尽显了人类在物质和精神的文明创造中所包含的全部智慧、才情、力量以及在信仰、文化和审美上的内心追求。做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做为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齐名传世的中国三大石窟,它与莫高窟和龙门石窟在发生时间、守教义理、文化内容的关联性和艺术创造的真实性、丰富性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的表征和特点,它们同处于一个佛教文化系统之中。若是在这个整体的文化系统中,将云冈石窟做为文化子系统抽取出来,再将它与那两个子系统做一个比较学上的对照与研究,那么云冈石窟在艺术的整体性上就表现出鲜明感人的文化品质与审美特点。      一 国家工程――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艺术精湛      云冈石窟是佛教文化思潮兴盛发展的产物,是北魏王朝立国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持久、影响最广泛的一项国家政治性、宗教性的文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