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北魏前期佛教雕塑中印度佛教艺术样式及其设计.docVIP

云冈石窟北魏前期佛教雕塑中印度佛教艺术样式及其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冈石窟北魏前期佛教雕塑中印度佛教艺术样式及其设计

云冈石窟北魏前期佛教雕塑中的印度佛教艺术样式及其设计   摘要:云冈石窟位于我国山西省大同市,是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开始进行开凿,于孝明帝正光五年完工,开凿工作持续了64年之久。云冈石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成为我国的“四大石窟艺术宝库”。北魏时期的佛教文化深受汉族文化、鲜卑族文化和印度文化的熏陶。这一点在云冈石窟中的佛教雕塑上也有所表现。本文将介绍佛教文化在北魏时期的发展,介绍云冈石窟各个时期的佛教雕塑特点,分析印度佛教艺术样式在设计风格中的体现。   关键词:云冈石窟;北魏;佛教雕塑;印度佛教艺术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7-0078-02   引言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繁荣发展的景象。   而北魏是由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所建立的政权,其文化深受汉族文化、鲜卑族传统文化和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云冈石窟中的雕塑,就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文化上的综合性。云冈石窟是北魏皇室为了宣扬佛教教义,扩大佛教影响力所开凿的,能够反映当时的文化背景与时代特征,在佛教历史的研究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佛教在北魏时期的发展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建立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在东晋时期,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一片混乱当中,匈奴、鲜卑、羯、羌、氐等五个少数民族非常活跃,先后建立了许多小国家,被称为“五胡十六国”。鲜卑族的贵族拓跋硅击败了“五胡十六国”中的后燕,逐步统一了中原地区,开始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当拓跋??的孙子拓跋焘即位之后,鲜卑族政权已经完全统一我国北方地区,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拓跋焘大量任用汉人为官,建立了封建政权,国号为魏,史称“北魏”,鲜卑族正式从奴隶制社会转化为封建制社会。而到了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即位,开始实行汉化改革,将都城从平城迁移到了洛阳,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更加密切。   在北魏政?嗟慕?立初期,佛教还并未盛行。随着北魏政权受汉族文化影响越来越深,佛教受到了北魏皇室的重视,并且大规模普及开来,成为上至皇室,下至庶民的全国性信仰。尤其是在公元439年,北魏将北凉灭掉之后,深受凉州发达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佛教之所以在北魏发展繁荣,是因为佛教属于外来宗教,更符合少数民族统治者的需要。再加上佛教的传播有利于平民顺从封建统治,被北魏王朝的统治者大力提倡。北魏王朝不仅大力宣扬佛教,还建立了一套佛教的组织管理系统,政府专门投资兴建各种寺庙。但是,随着佛教的发展兴盛,许多平民为了逃避赋税纷纷出家,对北魏王朝的财政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危害了统治者的利益。在公元446年,北魏太武帝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灭佛运动”,是“三武灭佛”事件的开端,大规模拆除寺院,强迫僧众还俗。直到文成帝即位,才恢复了对佛教的提倡,开始大规模开凿云冈石窟。云冈石窟集中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建造智慧和艺术才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隋唐时期的雕塑风格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云冈石窟的雕塑造型特点   云冈石窟从开凿到完工历经64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所开凿的石窟中雕塑各有不同的特点,下文将对这三个阶段的雕塑造型特点分别展开分析。   据《魏书?释老志》的记载,云冈石窟的初期开凿是由北魏的佛教高僧昙曜所主持的,共开凿了五座石窟,被称为“昙曜五窟”。“昙曜五窟”当中各有一座佛像雕塑,高度在六十尺到七十尺之间。现代学术界认为:这五座佛像雕塑代表着北魏的五位皇帝――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帝和文成帝。这深刻表明了在北魏王朝当中,佛教是依附于世俗皇权而存在的,皇帝的地位高于宗教,无论地位多高的佛教徒,都要按照礼节拜见皇帝。昙曜五窟是凉州佛教文化的典型代表,开凿的工匠也多来自凉州,保留了很多印度的佛教艺术风格。在昙曜五窟的开凿过程当中,很多佛像的造型设计都明显深受犍陀罗艺术风格的影响,比如说身着袈裟、袒露右肩、慈眉善目、耳垂宽大、面部表情微笑淡然的佛陀形象,胸前佩戴璎珞、项圈等饰品的菩萨形象。这些形象的设计体现了典型的印度艺术风格特征,人物身材比例上短下长,肉身的一部分袒露在外,人物表情或庄重、或肃穆、或和蔼、或淡然,具有鲜明的印度情调,与小乘佛教所记载的形象相符。工匠们在雕塑这些雕像的时候,通常采用大面积统一处理,衣物服饰等细小部位进行精细雕刻的技法,营造一种宏伟的氛围。   云冈石窟的中期开凿主要是在孝文帝在位期间,大致时间是从公元465年持续到494年。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于公元472年即位,并在公元490年亲政。孝文帝在位时期,北魏疆域内的汉族人民反抗情绪强烈,对北魏王朝的稳定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了安抚人民,孝文帝极力推广佛教教义,规定官吏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