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县耕地质量建设成效与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州县耕地质量建设成效与思考   摘 要:总结了全州县耕地质量建设现状与成效,分析了耕地质量建设不足之处,提出了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对策与建议。关键词:耕地质量;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耕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全州县有耕地面积4.85万hm2,其中水田3.67万hm2,旱地1.18万hm2,约占桂林市的1/5,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历年来,全州县十分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在耕地质量建设上作出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1 耕地质量建设现状与成效1.1 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增强农田灌溉能力长期以来,全州县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20世纪50~70年代,先后建成了灌江、石枧、源口、易家、磨盘、五福等六大水利枢纽工程,农田灌溉得到了较大的改善。2012年底止,全州县建有10万m3以上的水库67座、塘坝707座、引水工程堰堤(闸)1071座、提水工程130处,渠系配套2196条,总长4302.5km。有效灌溉面积由解放初期的1.9万hm2,增加到3.6万hm2,增加了52.78%,形成了旱涝保收良好的格局。1.2 加快农业机械化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全州县拥有农业机械91400台套(不含农田载重车和农用运输车)。其中拖拉机29489台套,小型多功能拖拉机1800台,农田耕整机26649台套,水稻插秧机39台,联合收割机973台,动力割晒机2870台,机动脱粒机29300台,提升了耕作水平,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2013年全县机耕面积7.31万hm2,通过机耕,加深了耕作层厚度,据第2次土壤普查与2008~2010年测土配方项目土壤调查结果显示,水田耕作层平均厚度由第2次土壤普查的11.2cm,提高到12.4cm,加深了10.71%;旱地耕作层平均厚度由原来的16.1cm加深到18.7cm,加深了16.15%。1.3 实施耕地建设项目,提升耕地生产能力1987年,全州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以来,为全县耕地质量建设争取项目提供了契机。20多年来,全县共实施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目的的农业发展、耕地整治、现代农业等项目,获得项目资金2.9亿元,共修复塘坝8座,新建和修建三面光排灌渠配套178km,新建田间机耕道路82.7km,建立高标准农田0.52万hm2,改善了农田排灌条件,提高了农田机械化作业水平,为创造高产稳产农田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以农田保护为目的的退耕还林与稻-灯-鱼-菇、猪-沼-鱼-稻、猪-沼-果等生态农业项目,投资近1亿元,这些项目实施,对耕地质量提升起到了保护作用;农田无害化治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减轻了农田环境污染,提升了耕地生产能力。1.4 强化耕地土壤改造,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显示,全州县耕地土壤存在着耕层浅薄、偏粘偏沙、过酸过碱、缺磷少钾、水田土壤次生潜育化等各种不同程度障碍因素的中低产耕地3.82万hm2。30a来,根据这些土壤障碍因素的特点,进行了长期改造:治理次生潜育化稻田0.3万hm2;深耕改土1.73万hm2;客土(掺粘掺沙)改造0.45万hm2;合理施用石灰;增施磷钾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土壤改良成效卓著,与2008~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土壤调查比较,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了较大改善,潜育化稻田降低了地下水位;耕地土壤块状、大块状结构的面积由原来占耕地面积的36.3%,下降至17.86%,下降了18.44%;同时土壤团粒、微团粒结构面积上升了18.44%。土壤耕层厚度水稻土增加了1.2cm,旱地耕层厚度增加了2.6cm,土壤酸碱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pH值平均下降了0.8,基本趋于中性,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根据土壤缺磷少钾特点,科学合理施肥成绩突出,特别是增施钾肥成效更佳,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州县1980年钾肥施用量仅为175t,到1988年增加到5972t,增加了34.13倍。1.5 重视有机肥料施用,培肥耕地土壤地力1.5.1 全州县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培肥了地力,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解放初期以种植传统绿肥茹菜、苕子、大麦等为主,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发展双季稻生产的同时,晚稻大力推广稻底播紫云英(红花草),专用绿肥达2万hm2,80年代末期,由于绿肥种子价格上升及奢望化肥增产,其化肥价格增高,生产成本大,种粮比较效益低,绿肥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但仍维持在1.4万hm2左右。据第2次土壤普查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土壤常规分析结果,水稻土耕作层有机质平均含量由第2次土壤普查的33.0g/kg增加到41.9g/kg,提高了26.97%;旱地耕作层有机质平均含量21.8g/kg,提高到31.5g/kg,提高了44.5%。土壤肥力的提高促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