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桥诗话历史书写看其对国家盛衰思考.docVIP

从雪桥诗话历史书写看其对国家盛衰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雪桥诗话历史书写看其对国家盛衰思考

从《雪桥诗话》历史书写看其对国家盛衰的思考   摘 要:八旗作家杨钟羲《雪桥诗话》的写作特点之一就是以诗纪史。《雪桥诗话》以诗歌本事为中心,进而勾勒出清朝历史的发展进程。八旗诗歌是清朝历史真实、生动、深刻的记录和书写,其中杨钟羲对清朝历史的看法,表明他对国家盛衰因由的思考。   关键?~:杨钟羲;《雪桥诗话》;八旗诗歌;清朝历史;以诗纪史   中图分类号:I2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4-0092-03   《雪桥诗话》的写作动因之一就是以诗纪史。《雪桥诗话》以与诗歌本事为中心,进而勾勒出清朝历史的发展进程。八旗诗歌是清朝历史真实、生动、深刻的记录和书写,其中杨钟羲对清朝历史的看法,表明他对国家盛衰因由的思考。   一、从清朝平定历史看国家强盛   康熙《甲子冬日过阙里诗》纪念平定三藩之乱,“三藩播乱,凡出师运饷,制谋决胜,无一不断自圣心。殄定后,圣祖驾幸阙里”,其诗云:“銮辂来东鲁,先登夫子堂。两楹陈俎豆,数仞见宫墙。道统唐虞接,儒宗洙泗长。入门抚松柏,瞻拜肃冠裳。”[1]康熙九年(1670年),李定国攻陷桂林,孔定南死节,佟世思《桂林杂感》歌咏此事:“独秀山前端礼门,兴亡人说靖南藩。千寻葱岭梵王座,一炬咸阳高帝孙。箐黑射来秋殿月,廊虚夜出鬼娃魂。更看死难孤雏惊,都尉安西不忍言。”[2]“此咏孔定南事。康熙九年,李定国攻陷桂林,定南死节。女四贞,适孙延龄,以抚蛮将军驻广西,叛,降三桂,四贞劝其反正。十五年,三桂诱杀延龄,四贞归京师。”[2]平定台湾为康熙年间重大的历史事件,意义重大,高其倬和觉罗满保有诗纪此事。朱天贵为姚启圣招降,康熙二十年剿闽寇,朱天贵中飞炮,犹大呼杀敌,台湾遂平。高其倬《澎湖曲》赞扬朱天贵的壮举:“闽嵩峨峨插天起,环以波涛一万里。山川奇气生伟人,指嗾熊貔杖马?。鲸浪拍天摇扶桑,横海佩印司戎行。先声?敌心胆裂,中流击楫须髯张。贼旗照水殷于血,贼刃成林皑如雪。一叱先登只等闲,十万平摧在顷刻。巨炮忽堕赤焰飞,将星下陨声如雷。死绥尚持无忌节,逐北仍用英公麾。华表书勋照乡土,战地于今集商贾。澎岛长风卷怒潮,呼訇犹似将军鼓。”[2]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于台湾倡乱,陷台湾府治,觉罗满保“自率兵至厦门,克安平镇,旬日而复府治,生禽一贵,南北二路以次讨平。安辑流亡,慰抚各庄士民,台湾遂定”。杨钟羲收录觉罗满保诗作《临江道中》,表现了台湾平定后,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山花开处不知名,野水浇田细有声。经岁谁怜农父老,辛勤一半代牛耕。”[2]   台湾自朱一贵乱后,不法分子不时乘间窃发。彰化县林爽文率天地会起义,彰化、诸罗、凤山诸县告急。总兵柴大纪连战破贼,遂复诸罗。乾隆谓柴大纪等军民以国事民生为重,赐诸罗嘉义县,封大纪为一等义勇伯。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督师福康安抵嘉义城,十二月,生禽林爽文、庄大田,台湾平。福康安劾大纪贪劣。铁保有《送福将军督师台湾》诗:“乘传缓驱西极马,放洋亲贻左旋螺。”记录了福康安督师台湾一事。《雪桥诗话》以诗话的形式,详细记述了福康安平定台湾的前后经过,让读者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博尔济吉特桓靖公保恒与壮节公惠庆战死西域,保恒之子锡伦负骨还乡,不久即提兵绝塞,锡纶光绪丙子《自题马上小影》回忆了自己跟随父亲征战西域的往事,其中充满了两代人对西域的热爱及对清朝的忠贞:“马上谁,更生子,上马行行千万里。问子何为号更生,兵火冻馁不曾死。匍匐雪海冰山里,负骨还乡又来此。三十四岁四度来(注:两侍宦,两奉使),两衔帝命攻贼垒。封豕?A人劫不止,十年积恨何时已。始来束发今落齿,未报君恩臣老矣。于嗟乎,更生子。”[2]   张之洞所撰《博尔济吉特桓靖公御赐碑文》,详细记述了桓靖公保恒英勇杀敌、出奇制胜、积劳成疾、以死报国的事迹,颂扬了保恒及其子锡纶对国家的忠贞。锡纶把自己比作“更生子”,其中蕴含着两代人前赴后继的坚贞与不屈。   阿克敦两使准噶尔,罢兵定界。一是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另一是在乾隆三年(1738年)。阿克敦《准噶尔歌》,以激昂的笔调描摹了平定准噶尔、安定边疆的艰辛过程,既表述自己的赤胆忠心,又赞美了圣祖的高瞻远瞩:“缅惟有元主中夏,版图日拓朝外夷。西塞四种厄鲁特,驼马牛羊分牧之。种类之中准噶尔,善于牧马日蕃滋。部落酋长课勤最,屡降丹书晋太师。元祚寝衰帝北狩,一传再传不自持。额参强盛收蒙古,土木之变是所为。元帝子孙号推戴,剪伐厥后威更施。嗟彼喀尔喀,实乃有元之本支。叛虏不巨肆侵扰,涣散奔走何惨凄。圣祖纳降诛有罪,噶尔丹灭无孑遗。兄子策旺遁西域,苟安于世饰诈欺。子济父恶惟恃远,跳梁小丑亦太迷。我武维扬歼逆寇,年来胆落望风靡。将士鼓勇思奋击,直捣其巢及此时。帝曰普天之下皆赤子,虽在殊俗忍视歧。按兵不动俟悔悟,予以自新一介驰。好生之德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