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交流语言学角度分析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讲话语言艺术
从“交流语言学”角度分析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的语言艺术
摘 要:本文从“交流语言学”角度,以逻辑、修辞等基础知识为切入点,从理性思辨、修辞运用、激励感召等多个层面分析了丘吉尔所做的关于二战的一次最鼓舞人心的广播讲话――《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认为这篇广播讲话的交流语言艺术魅力与丘吉尔严谨的逻辑思维、灵活的修辞运用、真挚的情感抒发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丘吉尔 讲话 语言艺术 交流语言学
交流无处不在,要交流,离不开思维和表达;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交流语言学”是指运用语言学进行交流的艺术形式,根据交流的具体性质,包括劝说、演讲、谈判和论辩等语言使用艺术。“交流语言学”是外交学院的一门选修课程[1]。
《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1941年6月22日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所做的关于二战的一次最鼓舞人心的讲话。1941年6月22日,野心勃勃的德国纳粹大举入侵苏联,当晚,一向以顽固反共闻名的丘吉尔毫不犹豫地向英国及世界各地能收到BBC的听众发表了《讲话》。丘吉尔通过广播,简明、客观地分析了政局,深刻地揭露了希特勒企图占领整个世界的野心,表明了英国政府与苏联结为盟国的立场,号召英国人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与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反法西斯力量结成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法西斯纳粹德国,保护自己的家园;呼吁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打击法西斯德国纳粹,维护世界和平[2]。由于限于当时的条件和形势,这篇讲话是通过广播的形式进行的,既不完全属于面对面交流时的口头语言,也不完全属于现场演讲时的演讲语言,而更体现了交流语言学的特点,以语言加声音在特定的声音空间里产生的功能和意义。但不管如何,一篇成功的演讲都离不开逻辑和修辞的正确运用,下面笔者谨以《讲话》为例,从“交流语言学”的角度欣赏丘吉尔的语言艺术。
一、严谨的逻辑思维
亚里士多德认为,要使他人信服,逻辑、精神气质、情感三者缺一不可。严谨的逻辑思维是成功演讲的先决条件。
1.开门见山。被誉为自从古罗马时代的西塞罗以来西方历史上最能激动人心的演说家的丘吉尔,在《讲话》中开篇即直接切入主题,说明自己的演讲的原因,“今晚,我要借此机会向大家发表演说,因为我们已经来到了战争的关键时刻”!“德国炸弹却突然在俄国城市上空象雨点般地落下,德国军队大举侵犯俄国边界”!丘吉尔以政治家的敏锐已经看到英国乃至世界的危机:俄国的今天,就是英国的明天,就是世界的未来!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丘吉尔选择了开门见山的方式,一下就抓住了处在焦虑不安之中的人民的心。
2.层层递进。强有力的逻辑思维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因此,严谨的逻辑思维与正确的修辞手法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讲话》中,丘吉尔恰到好处地将逻辑与修辞紧密结合,情理交融,将听众引入他的话语情境并产生共鸣。首先,丘吉尔揭露了纳粹制度的横暴凶悍,“它的残酷行为和凶暴侵略所造成的恶果超过了各式各样的人类罪行”,然后谈及不能回避的他的政治态度,“在过去二十五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都一闪而逝了”,因为“我看见全副戎装,佩剑、马刀和鞋钉叮当作响的普鲁士军官,以及刚刚威吓、压制过十多个国家的、好诈无比的特工高手。我还看见大批愚笨迟钝、受过训练、唯命是从、凶残暴虐的德国士兵,象一大群爬行的蝗虫正在蹒跚行进”,而“希特勒侵略俄国仅仅是蓄谋侵略不列颠诸岛的前奏” 、“他就要迫使西半球屈服于他的意志和他的制度”。“因此,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清晰的思路、缜密的分析、恰切的陈述、真挚的情感充分体现了在大是大非面前丘吉尔所表现的以大局为重的优秀政治家的品质,体现了丘吉尔所具有的政治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让人民在同情苏联的同时也意识到英国的危机、世界的危机,激起了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德国纳粹的决心。
3.余音绕梁。演讲的结束语是演讲的最后一个高潮,应该是以它在演讲中的特殊位置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让听众回味无穷,丘吉尔在《讲话》中采取“号召式”结尾。“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在这生命尚存,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团结一心打击敌人吧!”由于有之前清晰的逻辑层次铺垫,因此以演讲的最终目的,即号召英国人民、美国、欧洲乃至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彻底打败希特勒纳粹这发人深省、号召力极强的句子结尾,自然会激发人民保卫家园的斗志,坚定人民必定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念。
二、灵活的修辞运用
高尔基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3]。言辞准确需要严密的逻辑、需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