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实现
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堂实现
摘 要:《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这一目标需要发挥教师富有个性的创造能力。本文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课的实录分析,总结在生物教学课堂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生物情境;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6-0050-03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落实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教师往往把教学的基点定位在知识和能力的层面上,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认识和做法往往培养出高分低能,人格不完善的学生,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1]。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能力的过程,同时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过程。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生物教师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创新点。
一、课堂实录
以下是笔者在广州四十中听的一节公开课“保护生物多样性”,令人耳目一新。
[镜头一]投影仪展示奥运五福娃的图片,让学生回答五福娃的名称和代表的意义。
学生情绪高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争先回答。
[镜头二]背景音乐响起,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个关于藏羚羊的故事”:有一个猎人向一只藏羚羊举起了猎枪,正在他想扣动扳机的时候,那只藏羚羊朝着猎人跪了下去,两眼含着乞求的泪水,似乎在哀求猎人:不要开枪。枪响了,藏羚羊发出撕心裂肺般的哀鸣。后来,猎人在肢解藏羚羊的时候,突然惊呆了――这只母藏羚羊的腹中正孕育着一只未出世的羊!猎人良心发现,后悔莫及。他摔断了那支曾经夺去藏羚羊母子生命的猎枪,从此走上了保护藏羚羊的道路。
学生情绪黯然,有几位女生趴在桌上流泪了。
[镜头三]教师展示可可西里的地理位置,藏羚羊的图片,让学生想象藏羚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藏羚羊为什么能成为福娃之一?”“猎人为什么要捕杀藏羚羊?”
学生情绪再次被调动起来,他们急切想了解藏羚羊,关注它们的命运。当学生了解到人们对藏羚羊的残害竟只是源于对“美”、对“沙图什”的追求,他们表现出对盗猎者的极度愤怒,对藏羚羊的深切同情。
[镜头四]教师回放《可可西里》部分片断,并适时解说:面对恶劣无常的自然环境和凶狠狡猾的偷猎者,“野牦牛队”队员们用鲜血和生命去捍卫一群群鲜活的生灵在原野上跳跃奔腾的权利。雪天里踯躅无助的身影、沙漠里呼出的生命最后一口气息、安详的仿佛睡去一样的沧桑面孔……
学生神情各异:痛苦、同情、感动、愤怒……
[镜头五]课后几位学生情绪昂然地询问教师关于如何参加保护藏羚羊志愿者的情况。
二、目标分析
这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生物课,不仅在场的教师被感动,更重要的是全场学生彻底被感动。“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深入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才能更好地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但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教材的有限篇幅里不可能详尽地介绍,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看也没有必要。因此,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实现“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主动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即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主观需要评价的反映。态度是指对某一客观事物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价值观,可以说是态度的凝炼,个体的有些态度经过时间的冲刷而流存下来,融进了人格,于是就变成了价值观。[2]罗杰斯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人参与实践过程中对各种经验的体验结果,对于如何获得这种体验则认为“教学过程是经验过程的特殊再现”。[3]情感态度价值观属于隐性知识,往往隐含于社会、生活实际、教材中,无法形成像书本一样的格式化知识,不易传授、说教,只能通过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分析在感受中习得[1]。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设计上应给予学生相应的体验和感悟空间,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强调学生理解、体验、反思和创造等不同方式的整合,克服那种单一的、痛苦的、死板的接受性活动方式。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否达成要看活动过程中学生有没有亲历和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创设体验情境尤为重要。
三、 经验总结
在操作层面上看,该老师的整个教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