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亲子冲突处理技巧
亲子冲突的处理技巧
主持人语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亲子关系是孩子最早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和谐,能促进孩子同一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人们通常认为,孩子出生后的五六年间,对环境作用有高度易感性,早期影响对孩子的作用会持续一生。一个人的人格核心,也是在学龄前即人生的最初几年里基本定型的。如果亲子关系和谐、童年幸福,孩子的人格会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形成不良人格。亲子关系又是微妙复杂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亲子之间不会一帆风顺,会出现波折,会发生矛盾甚至冲突,不同的解决方法,则会带来不同的后果,从而影响亲子关系的走向。而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此,要想孩子健康成长,必须重视亲子关系,采取积极措施解决亲子冲突。那么,处理亲子矛盾有何技巧呢?
把重心放在解决问题上
(郑女士,32岁,某文化传播公司策划)
孩子虽说还小,但亲子之间也会时常发生摩擦甚至冲突,说起来大都是一些小事,但处理起来还是很考验家长的耐心和智慧。我的技巧之一是“忽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冷处理。这个技巧一般用来处理孩子微小的、不具破坏性及危险性的哭闹行为。比如,我女儿小雪有时会在吃早餐时“发难”,你准备了馒头稀饭,她却要吃包子,不予满足就哼哼唧唧地不好好吃饭。这时,我一般装聋作哑,只管吃自己的饭。她会把饭勺扔在餐桌上,或者把馒头推到一边,然后观察我们的反应,当她发现不起作用之后,只好作罢,开始不声不响地吃饭。偶尔她也会大发脾气,拒绝吃东西,我也不吵她,直接收起早餐,像往常一样送她去幼儿园,反正幼儿园课间会发点心,饿不着她。她也有愿望得不到满足大哭大闹的时候,比如要喝可乐,我不允许,她偶尔会哭闹,我一般都不予理睬,如果她实在哭闹得厉害了,我会设法转移一下她的注意力,比如把她抱到她自己的房间,拿她喜欢的芭比娃娃给她玩,或者跟她一起给芭比娃娃洗澡、化妆、弄头饰,很快她就会忘记可乐这码事儿。
当孩子闹点小别扭,发个小脾气,或故意干扰大人做事时,这种“忽视”很管用。
我的第二个技巧是,把重心放在解决问题上。孩子做了错事,或者做了出格的事,你之所以会冲动地吼叫、发火、责骂甚至打孩子,很多情况下是你把关注的焦点一开始就放在了孩子所做的错事上,光顾着责怪或惩罚孩子了,如果你的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或许就不会发那么大的火了。比如,小雪很喜欢涂鸦,我们一直教育她画画要画在纸上或者画板上。可是有一次,有位朋友带着儿子到我家做客,那个男孩比小雪大一些,两个小家伙一点也不陌生,很快就玩到了一起。我跟朋友边聊天边做饭。等我们做好饭,才发现俩孩子正拿着画笔在客厅的墙上涂鸦,就连过道的墙壁上也画上了“抽象画”。朋友一看急了,呵斥自家孩子。我半开玩笑地说:“画就画了吧,很多涂鸦大师说不定就是这么产生的。”可小雪爸对此难以容忍,事后很生气地训斥小雪:“你怎么可以在墙上画画?”然后就说要把她所有的画笔都扔掉。小雪便很委屈地哭,边哭边说:“是哥哥叫我画的。”我悄悄制止了丈夫,告诉他由我来处理。我对女儿说:“你把墙壁画脏了,你要负责清洗。”然后我给她找了一块抹布,教她怎么做,让她跟我一起清洗,目的是让她体会一下清洗墙壁的辛苦,让她明白弄脏了墙壁就要收拾,就要付出劳动。颜料涂到墙上不太好擦掉,小雪一开始擦得很认真,没过一会儿就累得手酸。我就趁机教育她:“下次可别往墙上乱画了,清洗起来好辛苦啊!”之后,我又给她指定了一个可以随意画画的地方,但告诉她,画完了同样要自己负责擦洗。我觉得这样处理问题挺好,既能避免扩大矛盾,有利于解决冲突,又能让孩子体会一下什么是“自食其果”,并学会承担责任。
欠妥的“胡萝卜+大棒”
(唐女士,30岁,某家居公司销售内勤)
刚看过有关“狼爸”的报道,说三天一打,把三个孩子都打进了北大,对此咱不好妄加评论,不过我老公以前也是比较爱打孩子的,只是他采取的是“胡萝卜+大棒”的方式,形象地说,就是打一棒子给个糖吃,但效果并不好,不仅没有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还引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弄得父子俩关系有点紧张。
举个例子,我儿子家宝有段时间喜欢上了打人、推人、抓头发,甚至踢人、咬人,也不管对方比他大还是比他小。他爸很生气,发现他打人就照屁股上一顿揍,可这样的管教收效甚微,没多久儿子就参与了一起“群殴事件”。那天我和老公下班后开车去幼儿园接家宝,儿子兴高采烈的,我就随口问他:“今儿在幼儿园淘气了吗?”“淘气了!”家宝一边回答一边把脚跷到了副驾驶台上。“淘什么气啦?”我漫不经心地又问。“今天我们群殴儿了。”那个“殴”字被他用儿话音一垫,竟充满了喜剧色彩。什么?在幼儿园群殴?我晕!正要再问究竟,正开车的老公已经气得差点跳起来:“你……胆子也太大了吧,敢在幼儿园打群架?”说着,抬手给了儿子一巴掌。儿子一躲闪,老公掌控方向盘的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