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学理论到基于阅读经验批评实践
从文学理论到基于阅读经验的批评实践
《打开文学的方式》让人想到哈罗德?布鲁姆(HaroldBloom)的《如何读,为什么读》以及托马斯?福斯特的(ThomasC.Foster)《如何像大学教授一样读文学》。作者王敦也在开篇即言明,“这本书就是从我们普通读者的角度,来告诉你―――你本人,一个普通人,如何打开文学,与文学发生关系”[1]。与前述两本美国著作相似,这是一本图解文学阅读的书,以一个大学教授兼资深阅读者的视角,示众人以阅读文学的方法、过程、要旨。一如题目使用了计算机中常见的术语“打开方式”,这诚然是一本属于当下这个时代的文学阅读指南,夹杂各种网络流行语,像写畅销书一样写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著作。本书在网上发布期间,也确实收获了大量读者。这或许远不仅是一种出版策略;从中我们看到作者对于外在世界的敞开性,一种试图成为读者友好式(readerfriendly)传播者的姿态,弃绝了人文学者所易拥有的智性上的傲慢与自我优越感。这背后的理念,乃是王敦所致力的“人文普及”事业,亦即如对自然科学的“科普”一般,让大众进入人文的世界。文学(文学阅读、文学批评)一如书中的话语方式,全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反倒亲切可爱、充满戏谑。这本书本质上是学者走出所谓象牙塔与大众的对话;在打开文学之前,首先打开的是封闭的“学术共同体”自身。
当代西方学界怕是少有如布鲁姆一般如此热爱文学的“文论家”,言谈之中满是一种摇滚乐歌迷般狂热的对作品、对创作者、对阅读的热爱。与布鲁姆相似,王敦的核心动机是对阅读的深深热爱,对阅读经验的无比重视。王敦在前一本文学普及著作《中文系是治愈系》中痛陈了对所谓“文学概论”的厌恶,因其乃是对象化式的处理文本的方式,将活生生的文学作品风干为僵尸。王敦在书中用鲁迅式的语气说道:“文学概论又如同又臭又长的裹脚布。但它裹的可不是你的脚,而是你的脑子。有意思的是,不管是脚还是脑子,一旦被强迫裹上,一开始虽然又喊又叫寻死觅活,但时间长了反而会有一种优越感。这是因为代价的付出也换来了地位的提升―――裹过脚的女人,比没裹脚的女仆要尊贵得多,而且被裹的部位,似乎也成了本钱。”[2]何其犀利。这种对文学概论的反省亦可推而广之,用来谈论所谓的“文学研究”。而事实上沦为产业化的“文学研究”,也恰如王敦所抨击的“文学概论”一样,本质在于弃绝经验,代以抽象结论,这不啻杀死文学。
这样的情况在西方未尝不是如此,否则哈罗德?布鲁姆也不会总是一副失望悲悯的样子。正如布鲁姆在《如何读,为什么读》中说的,“专业读书的可悲之处在于,你难以再尝到你青少年时代所体验的那种阅读乐趣……因为在大学里阅读几乎不被当成一种乐趣来教”[3]。而王敦称之为“毁掉想学文学的年轻人”的中国式文学教育,以其简单粗暴、对象化,与当代西方文论的某种对象化、反体验化趋势一拍即合、无缝对接,成为杀死文学、杀死文学爱好者对文学之热爱的共谋者。一如王敦大量引用的米勒所言,“文学行将消亡的最显著征兆之一,就是全世界的文学系的年轻教员,都在大批离开文学研究,转向理论、文化研究、后殖民研究、媒体研究、大众文化研究、女性研究、黑人研究等”[4]。作者看到那些爱文学的青年,顶住各种压力,读了中文系,读到最后却连文学都不爱了―――而重新唤起这样的爱,也正是推动本书成型的动力。
如果说《中文系是治愈系》颂扬了对文学的“纯真之爱”,鞭笞一切反体验的“堕落世界”,《打开文学的方式》则用了更平衡的立场:其实,理论、批评、理性思考也许并不必然是对阅读的妨碍;善加利用之,可使得阅读更深刻,更富有趣味,让“纯真之爱”升华成为“成熟之爱”。书中致力于帮助读者与文学文本建立个体性的关系,即自由游走于马丁?布伯所言的“我―你”“我―它”关系间,既不局限于对象化的“我―它”,又有抽离与反思的过程。书中认为感性的文学体验是打开文学的“思维底层”,而读者自身对于是种文学体验的分析性反思,对于如何被感动、为什么会被感动的理性思考,是书中力图帮助读者完成的过程,即作为读者主体学会“解读”(“打开”)文本。其间,核心乃是发挥读者的主体性,为作品生成属于读者个体的全新的意义。
全书的展开围绕“符号”“细读”“叙事”三大关键词。王敦在书中大胆设想,是远古的“巫术思维”将隐喻和借代内化到语言之中,使得语言具有符号化表意的功能,让人类思维具有符号化的维度,而这也彻底将人与自然界分开。这样的论断不可不谓之大胆生动。本初基于(建构出的)相似性的喻体与本体、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渐渐成为人类不自觉而又离不开的表达行为。这一切的符号所构成的巨大符号系统也便是所谓的“文化”,而作为符号动物的人正是从这一符号系统中寻找与获得意义。然而正如鲁迅所说的,不识字的被识字的骗,识字的被印刷品骗;对于这一“符号之网”的清醒认识,是一个受教育者与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雷赛】SMC6490软件使用手册V1.1.pdf VIP
- 2025北京初三二模语文汇编:现代文阅读.docx
- 2025年林业局遴选公务员面试题库附答案.doc VIP
- 中班语言活动山羊种菜(故事).ppt VIP
- 公路工程月进度计划.pdf VIP
- 公路工程月进度计划.pdf VIP
- 公路工程月进度计划.docx VIP
- 2025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江西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院)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pptx VIP
- 2025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江西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院)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