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题:诗歌鉴赏(关注诗歌形象) 分数: 分
课题:诗歌鉴赏(关注诗歌形象) 分数: 分
2017—2018高三年级
设计: 校对:语文习题
设计: 校对:
语文习题
总第(27)期
班级
班级 组 姓名
卷 面:禁止勾画、涂抹、潦草,否则立即打回重写。
※理论高度
鉴赏诗歌的形象
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一)、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要表现的人物。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技巧点拨
1.找准人物形象。考生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时要分清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作者自己。
2.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等。
3.结合诗歌标题、注释等把握人物形象的内涵,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考生在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或注释进行分析。因为诗歌的标题或注释往往可以透露出诗歌的思想感情,而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与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是分不开的。考生整体把握了诗歌的思想感情之后,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了。
【实践演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规范作答]
二.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3~4题。
渔家傲引 洪 适
子月①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②,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
B.“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
C.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妻子”一句写渔夫妻子衣衫褴楼,将渔人一家艰苦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深味其中的种种辛酸。
E.“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的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4.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02S701 砖砌化粪池建筑工程图集 .docx VIP
- 旅游度假区目标客户群分析.docx VIP
- TCBDA 27-2019 建筑装饰装修机电末端综合布置技术规程.pdf VIP
- 《飞机构造基础》课件——第九章 飞机防火系统.pptx VIP
- 中信泰富:2008年年度报告.pdf
- 《飞机构造基础》课件——第二章 重量与平衡.pptx VIP
- 医院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及实施细则.pdf VIP
- 旅游市场的目标客户群分析与定位.docx VIP
- D-Z-T 0204-2022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稀土(正式版).docx VIP
- 2025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