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家训文化中诚信教育及当代启示
传统家训文化中的诚信教育及当代启示
摘 要:古代家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教育的文化内容。传统家训中可以挖掘的诚信文化包括诚信立身、诚信交友、诚信为官、诚信经商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传统家训中记载了卓有成效的言传身教、上行下效和严慈相济的诚信教育方法。传统家训中关于创新诚信文化、注重教化功能、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实践教育等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符合道德文化教育规律,具有文化共识性的特点。对传统家训中诚信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推动我国现代社会诚信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社会诚信风气的形成。
关键词:传统家训;诚信文化;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5)06-0083-06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特色。家训是家族的长辈用来劝诫子孙的训词,家训“也作家令、家戒,是古人对父母教诲的敬称。广义的家训,还包括家规、家范、家礼、家约、示范、教子诗、示儿诗、家书等” ①。家训在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载体,其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研究家训中的诚信教育问题,可以从家庭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挖掘有价值的文化资源。梳理和弘扬家训中的诚信教育对当前我国的诚信文化教育及诚信风气的形成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传统家训中的诚信教育内容
与我国小农经济相匹配,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不少是通过家训来实施的,从而形成了浩繁的家训文献,著名的有《颜氏家训》《帝范》《温公家范》《袁氏世范》《了凡四训》《庭训格言》《圣谕广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等经典之作,还有许多不知名的百姓家训散见在家谱、传记、艺文、墓志铭、文集当中。除了这些文字形式的家训外,还有通过口头、实物、实践的方式表达的家庭训诫,亦属于家训文化。
家训与家规一起承担着家庭道德教育的使命,“家规以惩恶,家训以劝善” ②,因此家训中包含了古代主要的伦理要求,不仅有“孝顺父母”“三从四德”等体现“三纲五常”的伦理纲常,更有大量对子孙在持家、交友、经商、从政等的品行方面的教诲与劝导,如“勤俭自强”“诚实守信”“和睦乡邻”等道德要求。家训可以说是对后代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其中也包含着古代诚信文化的家庭教育。诚信作为儒家伦理纲常的主要德目之一,是家训中治家教子的重要内容。古代家训中记载着父母对孩子谨守诚信的谆谆教导。这些诚信教诲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有对家族子孙修身养性的殷切期望,也有对后辈子孙待人处事、从政经商的道德指导。就其内容表达而言,既有诚信之义阐释、传知,亦有品行规正和人生迷津的指点,闪烁着古代中国人淳朴的道德信念和智慧精神,是一种绵长深远的诚信文化。
1.诚信立身
中国古人强调修身齐家,修身是人生第一要义。修身即为做人,“未必读书,并学作人” ③。三国时期的王修认为,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不一定把光阴全部用在读书上,学会做人才是重要的。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做官是古代中国家庭“光宗耀祖”的最高追求,但做人更为重要。如西林岑氏祖训云:“人臣德器有偏全,才分有大小”,“人臣亦不能动罔不臧,要在矢念不欺,随事尽职,则公可生明,勤可补拙,亦自攸往咸宜”,“宁可终身不作官,不可一日不作人,宁可获遣于上台,不可贻害于百姓”。 ④教育子孙不能一味迷恋仕途,做官也是需要机遇的,做官之前要先学会做人。如何做人?以什么作为做人的基础?家训中明确提出,诚信是立身之基。西晋王祥认为“信”与德、孝、悌、让等美德一样,是立身之本。“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恰恰,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⑤有的家训把“信”看作是五常之基础,以突出“信”德的重要性。“金木水火非土不生,仁义礼智非信不成,信贯四端、包万善,以为立言制行之准也。” ⑥诚信与欺骗对立,诚信立身就要拒绝欺骗。家训教导,只有“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 ⑦,才能坚定诚信立身。
如何诚信做人,家训中亦有所涉及。有的家训指出不能自欺欺人,如邹岐山的《启后留言》将自欺欺人之举动比作“掩目而捕燕雀” ⑧,不得为之。姚氏家训中也提出“不能欺”“不忍欺”“不敢欺”的要求:“不能欺,未若不敢欺骗;不敢欺,未若不忍欺。然要人不欺我,须由我不忍欺人始。” ⑨与其通过外在压力强迫别人不欺骗,不如以自身高尚的德性修养使别人服从,达到不忍欺的境界。如果每个人都做到“省身克己,庶几乎立行可模。主敬存诚,岂专以置言成范” ⑩,那么就会形成一种道德上的自觉状态,社会必然安定有序。有的家训指出不能听信谣言,不得传播谣言。如徐皇后在《内训》中通过谚语形容谣言的可怕,“??謇謇,匪石可转,?`?`讠?讠?,烈火燎原”B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