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乡土谱牒文化资源在中学德育中价值实现.docVIP

优秀乡土谱牒文化资源在中学德育中价值实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乡土谱牒文化资源在中学德育中价值实现

优秀乡土谱牒文化资源在中学德育中的价值实现   摘 要:中学德育如何把向历史扎根和向未来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是困扰着学校、社会、教育者的新问题。乡土谱牒文化优秀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经过精心转化应用研究,将乡土谱牒文化资源应用于中学生的德育实践,丰富了学校德育资源,帮助青少年学生端正对传统谱牒文化的心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认同,提高其文化自觉,发挥谱牒文化在助推“中国梦”中的文化补强功能。   关键词:谱牒;德育;价值   族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流淌着家族的血脉,也承载和凝聚着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谱牒文化包含着华夏山河的人杰地灵,凝结着炎黄传承的皈依、民族家园的荣耀,历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谱牒文化资源开发力度较小,学校将谱牒文化资源的价值引入中学德育加以开发利用更是有限。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强化民族化以应对全球化挑战成为价值共识的今天,中学德育如何把向历史扎根和向未来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是困扰着学校、社会、教育者的新问题。乡土谱牒文化优秀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在寻根问祖中哺育中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种自觉担当的精神和奋发有为的力量源泉,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的感情冲动和民族心理的沉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家国情怀不只是简单地挂在嘴上,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   天下之本在家。“族谱记述着中华民族由宗族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孙中山)家睦邻安、国家安固的重要场所是家庭,最原始、最多的渠道是家教,重要的载体是谱牒。闽南人历来重视修谱,自古有着寻根追祖的情结,在许多谱牒的序言中常常有“国有史,家有谱”的表述,家训里弥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一本本厚厚的《家谱》就是一个个家族繁衍生息的壮美画卷,对家族成员的生存、凝聚、教化、互助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亲缘情感和乡土情结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与社会提供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在家族认同中逐步演绎出“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并以爱家的伦理诉求和爱国的政治信念为基点,通过自觉的、能动的、各式各样的活动升华为浓烈的家国情怀,产生为民族生存而携手并肩的感召凝聚和不竭动力。   二、在人文教化中培育中学生的健全人格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海祖源,不此之求,是谓昧。”“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家谱具有教化除昧之功能。所谓“遵谱施教”,一部家谱,就是一本教科书,它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子孙后代的影响将会世代传承。家谱中大多载有许多祖训家规,如孝父母、尊长者、睦族人、和友邻、恤贫孤、尚节俭、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酒色、戒淫逸等教育后人“忠、孝、善、美”的内容。有的家谱中记载有先辈族人们孝敬老人、忠君爱国、造福乡梓、刻苦学习、奋发拼搏的典型事迹。不少宗族在续修族谱基础上还进一步弘扬祖先重视教育的思想,成立教育基金,加强对族人的教育,“育人、齐家、旺族”。都是对族人和后代进行人生教育的生动教材,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也有着积极作用。治国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族,一个家庭,要想自立于世界,自立于社会,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教育出众多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好的祖训家规就能弥补现代教育只重知识才能的不足。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传统伦理与现代文明是辩证统一的,现代文明建设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几千年中华文明为依托,现代文明建设之花才会根深叶茂。对于谱牒文化中含有的“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的封建说教和“君臣父子”“三从四德”的封建主义思想必须坚决剔除。   所以在实践中,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原则,摒弃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除了带领学生科学地解读各族谱家训家规,挖掘堂号、祠堂、祠联、牌坊等具有教育内涵的实物载体和具有教化作用的婚俗、丧礼、祭祀等习俗活动,更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寻开先县令詹敦仁、一代名相李光地的足迹,感悟热心桑梓、捐资助学侨亲柯其香、施金城、林梧桐、李陆大、陈沼涛等的情操,亲身参与体会各宗亲联谊会的敬老奖学活动,淡化宗族观念,鼓励学生把本宗族流传下来的良好思想拿出来分享,形成人我兼重、与群为一的群体意识,并结合现代德育理念和人才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知识的活化、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