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培训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分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培训讲解.ppt

癌 症;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常用检测Hp方法对比总结;省份/地区;对于无示警症状者的test and treat策略;结 肠 癌;结 肠 癌;;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 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O1群霍乱弧菌及非O1群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副溶血弧菌(嗜盐菌)、结肠炎耶尔森菌、亲水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河弧菌、拟态弧菌等 病毒: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嵌杯状病毒、冠状病毒、小圆病毒、星状病毒、肠腺病毒、瘟病毒等? 寄生虫:阿米巴原虫、兰氏贾第鞭毛虫、结肠小袋纤毛虫、隐孢子虫等?;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及与饮食的关系 2.是否用过抗菌药物或其他药物? 3.有无基础疾病(如慢性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4.腹泻病依据(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等) 5.有否伴随症状(如腹痛、里急后重及中毒症状等) 6.体征有无改变(有无脱水及程度、心肺血压、腹部有无压痛及肝脾大小等)? 7.大便镜检,大便培养,抗原抗体检测等;细菌性痢疾;2002年中国前10位传染病发病数;细菌性痢疾;3、中毒型: 多见于2~7岁儿童,成人少见,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毒血症(突发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或/和呼吸衰竭);肠道症状轻或缺如。分为:? ①休克型(循环衰竭型):主要为感染性休克的表现,早期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四肢冷,脉细数,呼吸急促,血压改变,严重出现紫绀、皮肤湿冷、花纹,血压明显下降,少尿或无尿。? ②脑型(呼吸衰竭型):脑损害一系列表现,剧烈头痛、反复呕吐、血压偏高,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均,叹息样呼吸等改变。? ③混合型:同时出现休克型和脑型表现,病情凶险。?; ; 志贺菌释放内毒素 ;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白细胞增高;? 2、粪便检查:外观为粘液脓血便,无粪质,镜检查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 3 、粪便细菌培养:确诊依据,送检标本必须新鲜,早期多次送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 4、其他检测方法:免疫荧光菌球法、乙状结肠镜检查、X线钡剂检查、葡萄球菌协同凝集试验等;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 粪便镜检:??WBC或脓细胞及RBC?? 临床诊断? 粪便培养:(+)确诊?;;霍 乱?;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及生化检查 由于失水可引起血液浓缩,红细胞计数升高,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增高。白细胞可达10×109/L以上。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失水期间血清钠、钾、氯均可见降低,尿素氮、肌酸酐升高,而碳酸氢离子下降。 2 尿常规 可有少量蛋白质,镜检有少许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 3 粪便检查 (1)常规镜检:可见黏液和少许红细胞、白细胞。 (2)涂片染色:取粪便或早期培养物涂片作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阴性稍弯曲的弧菌,无芽孢,无荚膜。而O139群霍乱弧菌除可产生荚膜外,其他与O1群霍乱弧菌同。 (3)其他检测:悬滴检查、制动试验、粪便细菌培养、PCR检测、粪便弧菌抗原ELISA、血清学免疫检查等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符合下三项之一可诊断:? ①凡有吐泻症状,粪培养有霍乱弧菌生长者;? ②流行区人群,凡有典型症状,但粪培养无霍乱弧菌生长者,经血清抗体测定效价呈4倍增长,亦可确诊为霍乱;? ③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及接触史,可诊断为轻型霍乱。? 2、可疑似诊断? 符合下两项之一可疑似诊断:? ①有典型症状,但病原学检查未确定者应作疑似病例处 ②霍乱流行期间有明显接触史,且发生泻吐症状,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对疑似病例应填写疑似霍乱报告、隔离、消毒。并每日作粪培养,如三次阴性,可否定诊断并作更正报告。?;炎症性肠病(IBD);UC发病率 西方国家趋于平稳。东欧、亚洲和发展中国家正在上升。 CD发病率 亚洲和南美洲1/10万(但目前可能正处于上升期)。 南欧、南非1/10万一3/10万。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CD发病率为16/10万,加拿大14/10万。 美国7/10万(此数据仅来自于明尼苏达州奥姆斯特德县)。 CD的患病率市区高于郊区,多见于社会经济层次较高者。多数研究显示CD发病率上升最先始于社会阶层较高者,但随时间推移会在各阶层普及。 在发达国家,UC的出现早于CD。过去20年间。CD的总体发病率超过了UC。发展中国家的IBD患病率正在上升,UC较CD更常见。如印度的UC/CD之比为8:1(过去为10:1)。 CD发病的年龄高峰为30岁.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UC的发病率在30~7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