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重大举措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摘 要:戏曲艺术传承人相继辞世,继承者青黄不接,致使剧目在渐渐失传,剧种逐日消亡,观众也在大量流失。传统戏曲如何保护传承,已成为文化艺术界的当务之急。京剧音配像、像音像工程的贡献在于奠定了传承的基础,提供了观之不尽的精美戏曲食粮。为戏曲生产的产业化闯出了新路。
关键词:戏曲传承;音配像;像音像;非物质文化遗产
0 绪言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个地域的自然地理风光及各个民族的文化、语音、风俗、习尚,各富特色,从而生发出色彩纷呈、绚丽多姿、美不胜收的各种戏曲艺术形态。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称,全国共有戏曲剧种317个,分属昆山腔系、弋阳腔系、梆子腔系、柳子腔系与皮黄腔系,以及藏戏、壮戏、傣戏、白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剧种,如果再加上流行各地的木偶、皮影等剧种,其总量将多达450余种,堪称世界之最。
这笔丰厚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占据着不可低估的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戏曲的各大剧种,经过历史积淀,都曾拥有数以千计的传统剧目。当今,随着在历史长河长久奔流中的自然淘汰,和日新月异、花样翻新的新科技、新文化的冲击,与半个世纪之前相比,独领风骚的戏曲艺术,已经风光不再。传承人相继辞世,继承者青黄不接,致使剧目在渐渐失传,剧种逐日消亡,观众也在大量流失。
传统戏曲如何保护传承,已成为文化艺术界的当务之急。
1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京剧音配像、像音像工程
素有“国剧” 之称的京剧,流布面广,从业者多,流派纷呈,家底丰厚,堪称“国粹”。
30年前,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同志,为保护传承京剧艺术,倡议启动了京剧音配像工程,并长期关注、指导着这项中国戏曲史上的宏伟工程。
京剧音配像工程是为抢救、传留和振兴京剧艺术,组织有关部门通过音配像技术手段,复原、重现前辈京剧名家的舞台形象,抢救濒临失传的优秀剧目而进行的文化传承工程。
这项工程历时20余载,先后曾有70多个单位的30000余人参加,共录制京剧355部,制作光盘582张,时间总长度达500多个小时。同期,还录制了中国评剧音配像22部,北方鼓曲名家曲目音配像124目。成果丰硕,举世瞩目。
京剧音配像的工作流程,科学有序。首先选择好京剧前辈老艺术家的最佳录音版本,先聘请录音师在老艺术家或其弟子、后人的参与下,对其原录音进行编辑、整理。然后精心挑选最为适当的配像演员,从表演风格、演唱技巧、形体特征、动作节奏乃至心理状态,进行认真的学习研究,反复排练,按照录音对口型配像,力求最大限度地展示和接近各位老艺术家的流派特色,以体现原演唱者的唱腔美、形体美、语言美和诸方面的艺术魅力。最后,再经过导演的前期、后期精心制作,最终完成音配像剧目的生产。
京剧音配像的剧目,大部分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京剧舞台上的珍品,涉及京剧各个行当、各个流派,基本囊括了近代京剧黄金期大部分名家的代表作品。这批剧目,皆为前辈大师经典之作,实乃传承典范、教学范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京剧音配像工程之后,京剧界又及时启动了像音像工程。这一项重要举措,是载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国家文化工程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对此项工程大力支持、予以指导,文化部也相应成立了像音像工程办公室,并由国家艺术基金予以资助。
像音像工程是选取当代京剧名家及其代表性剧目,采取先在舞台取像、再在录音室录音,然后演员用自己给自己音配像的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反复加工提高,最终达到几无缺憾的完美作品。
像音像所录制的剧目,皆为当代著名演员在继承发展方面具有独到之处的代表之作。把这些好剧目录制下来、永久传存,无疑是对当今名家演艺成就的肯定与鼓励。对演出者个人来讲,可以看到几乎不留遗憾的亲身演出的拿手好戏;对国家而言,提前抢救录存了这批宝贵作品,珍存归档,未雨绸缪。
承担音配像的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是此项像音像工程的具体组织实施者,全国政协前主席李瑞环同志,依然如故,对此项工程继续倾注心血,关怀备至。经过短短几载努力,到2015年,已录制像音像剧目21部,相继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后,观众满意,广受好评。
2 京剧音配像、像音像工程的贡献
我认为,京剧音配像、像音像工程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戏曲艺术,重在传承。先行传承,后图革新发展。继承发展相统一,乃振兴戏曲根本。京剧音配像、像音像工程生产的大批前辈大师与当代名家的代表性剧目,奠定了传承的基础,是后人学习、研究、继承的经典范本。时间愈久,将会愈加珍贵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