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修身理论基本特征及当代价值判断
修身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当代价值判断
摘要:中国传统的修身理论是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的非宗教性文化形态,从动态上看,它是人们以特定文化形态进行自我启蒙、自我规范、自我完善的理性主义活动;从静态上看,它是个体在追求理想人格和社会和谐秩序过程中呈现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的状态。修身是整体主义思维方式在人们生活世界的展开。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研究传统修身理论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开发其现代价值,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和社会的和谐秩序服务。
关键词:传统修身;文化形态;实践活动;精神状态;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7)01-0015-05
形成于“子学时代”(冯友兰语)的传统修身理论原创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身理论与儒家文化一起先后经过两汉经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实学阶段的发展,理论体系日益完备,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它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中华礼仪之邦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压抑了人的主体性,沦为阶级统治的工具。现代社会中,工业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虽然促进了物质文明的繁荣和丰裕社会的形成,但并没有带来人们所期望的幸福感,丰裕社会中的精神贫困引发了现代人诸多的理性思考,并波及到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我国。许多学者在深刻的反思后把追寻的目光转向中国传统的修身理论,认为这是在脱域状态(安东尼?吉登斯语)下建构精神家园与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那么,传统修身理论究竟有何特征?为何如此值得21世纪的人们关注?它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有什么积极价值?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基本的探讨。
一、修身是在性善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非宗教性文化形态
修身理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伦理政治和整体主义文化为社会基础的“人的依赖关系”阶段。随着赖以维系周王朝统治的天命论思想破产,在“礼乐崩坏”的社会大潮中,生产方式、社会制度以及人们价值标准、思想形态的重大变化,中国社会进入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在“天道远,人道迩”和“吉凶由人”的思想指引下,形成了非宗教性的修身理论原创形态。古代中国是一个家国一体、身国同构、伦理本位的封建宗法社会,修身理论一经产生就迅速与社会的政治文化相结合,构成了古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并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塑造和引导着社会成员的人格培养和精神生活,履行着为阶级统治服务的功能。特别是后来形成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和“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使修身理论日益演变成对社会成员束缚和控制的重要工具。作为非宗教性的文化形态,它的价值在形成古代中国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和主导社会成员日常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得以显现。
性善论是我国传统修身理论形成的人性基础。文化形态的研究,一般都从人性研究开始。西方人学思想的形成有较强的性恶论人性基础,人们在追求价值理想和建构“自由社会”的过程中,突出个人主义,讲究自我实现,因此,通过外在的制度规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与调节就成为必要,这在某种意义上引发了西方社会的法制传统。性善论是我国传统修身理论形成的人性基础,它强调普遍意义的人,重视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内在规范和引导,主张以“仁”、“礼”和“孝”的封建宗法伦理为治国安邦之术,修身齐家之道,演化成中国文化中的德治传统。人们的社会生活被理解为血缘关系的扩大化,形成“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伦体系构成的熟人社会和整体主义社会。在人伦关系的演化和践履中形成以“克己复礼为仁”①、“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也”②,“不知礼,无以立也”③为主要内容的修身理论。这种理论不是通过宗教的自我贬抑机制把彼岸的上帝和天国作为价值追寻的目标,而是把现实生活中的“仁”、“孝”和“礼”作为安身立命的道德原则和现实规范,强调以血缘关系、家族伦理规范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希望通过“识仁”和“体仁”,践履“孝”和“礼”,而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儒家思想代表高度重视修身理论非宗教性的发展。孔子提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观点,明确肯定了修身理论的非宗教性,并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修身总纲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④。孟子从“仁”的视角发展了孔子的修身理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⑤,强调修身是内在善端的挖掘,是安身立命之本,而不是依靠冥冥之中的上帝。荀子在强调“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的同时,明确强调修身应先于治国,不修身就无法治国,把修身个体道德修养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YS-900A-G故障录波及测距装置说明书.pdf VIP
- 建筑幕墙施工与验收规范讲解:课件示例.ppt VIP
- CSC-150数字式母线保护装置(国网六统一版本)说明书.pdf VIP
- 第8课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课件 中职高教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x
- 丹佛斯双涡轮离心压缩机-应用手册-TT、TG.pdf VIP
- 《建筑幕墙工程施工技术》课件.ppt VIP
- 2023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招聘考试真题.docx
- CSC-336C数字式非电量保护装置说明书.pdf VIP
- 中国银行房屋抵押贷款合同7篇.docx VIP
- 中国智能仓储市场调研报告(2025)-AIoT星图研究院.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