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拿什么拯救语文
一、当下语文教学怎么了?
首先看看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都在做什么吧,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词,要默写的现代文、古诗文,哪个容易读错,哪个容易写错,反复的强调。反复的默写,反复的订正;标点、病旬、成语还有排序,一次次地讲解,一遍遍地练习;对阅读理解中常出现的题型更是从知识储备到答题要领都一一明确交给学生,反复地传授,不断地训练,甚至还给学生总结出了各种题型的答题范式,供学生考试时去套用;写作本是一种艺术的创作,最不应该用一些条条框框的模式、套路来给它所谓的规范和最佳思路,而在我们的作文课上。教者仍在不厌其烦地给学生传授着那些所谓的作文秘笈,开头怎样写、结尾怎样写,如何扣题、如何行文云云。
其次来看看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课外都在研究些什么吧,除了去苦苦追寻一些解题的思路和作文宝典外,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中考、高考试题,试图从中探寻和总结到一些出题的规律――试卷分几个板块,每个板块常出些什么题目,考哪些知识点,前几年已经考过些什么了,还有哪些没考过,今年可能考什么、怎么考……有些语文老师甚至认为,只要把考题研究透了,把握住了考试的一些规律,完全教会了学生应付考试的那一套,即使不讲课文,照样可以让师生在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再来看看我们的学生吧,当我们正摇头摆脑赏析着“黛玉葬花”的凄美情境,引导他们感悟人性的情与理的时候,下面或许会突然冒出一句话:老师,考试会考这个吗?……
呜呼,哀哉!这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本应最具艺术的魅力,只因被考试扭曲了灵与肉,而变得毫无艺术美感的语文课!语文教学不幸落入了考试成绩的功利怪圈,乃教师的悲哀。学生的悲哀,更是语文的悲哀!
本以为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会吹散语文课堂上的这股阴霾,让语文教学走出功利的怪圈,可新课程改革几年来的语文课堂上,学生被放羊,说是要自主;老师不敢讲,怕落个满堂灌、走老路的恶名。合作、探究的形式搞多了。语文教学还没能走出考试成绩的功利怪圈,又极其不幸地落入了新课程改革形式主义的功利怪圈。
二、当下语文教学该怎么办?
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走出这些功利的怪圈?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我想,让语文课充满艺术的美感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不二法门。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教师的责任是用科学的方法将学生引人那个使其心灵震撼的艺术境界,让他们流连忘返,心驰神往,如此这般,语文才有诗意,才有美感。
(一)做有艺术美感的人
首先,要能懂得美。一个自身美学素养缺乏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出充满美感的课来的,语文教师只有自己懂得美,才会去发现美、表现美,进而创造美。所以我们要在工作之余,适当地读些美学书籍,如:曹利华的《美育》,杨明森的《教师美学》,李敬敏的《美学与美育概论》《教育美学》等。认真读过了这些书,我们才会对美有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要能发现美。语文教学美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美,即语文教材美上。在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数不胜数。这当中,有无数美轮美奂的意象,有风流倜傥的气质,羽扇纶巾的神韵,有挽雕弓、射天狼的豪迈,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寒,有“夜阑卧听风吹雨。尚思为国戌轮台”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义,还有无数让人终身受用的治学、做人的哲理……这些素材或让人种往,或使人心仪;可叫人豪情万丈,亦可催人潸然泪下,让你倍感“慷慨悲凉为家国。雀跃沉思缘诗文”……这些材料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良好载体。当然,用好教材中这些美育载体的前提毫无疑问应该是教师首先要能发现它们美之所在。
第三,教师还得注意自己的服饰、情绪态度、举止动作等,努力让自身的各方面都由里到外地透出一种美感,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影响。
(二)上有艺术美感的课
1.营造美的教学意境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过“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互相叠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精心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进入文章角色或境地,把作者的情感化为自己真实的情感,用自己的欢乐、痛苦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从“有我之境”步人“无我之境”。
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就语文教材而言,所选的文学作品均是经典之作,各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其中许多华美的诗篇,精妙的散文都是极理想的朗读材料,非读而不能领悟其美。因此,要让学生感受语文材料的美,就必须实施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美读能够把文章美的思想、感情用“原汁原味”的美的声韵传达出来,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语)。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好这些朗读材料,并采取多种多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