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时期人口心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先秦时期人口心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先秦时期的人口思想主要包括重民、爱民、养民、简单的人口分工、提倡人口众多、揭示人的本性等内容。其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人学与人口思想相互交融、与诸多思想家的政治理想相联系。这种以现实需要为研究问题出发点的基本思路、揭示人的本性的探求精神、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准确把握,尤其是诸多思想家所展示的辨证联系等方法论,对我们构建科学的人口思想,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先秦时期;人口思想;人口问题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09)01-0031-06
收稿日期:2007-09-15
作者简介:李文琴,女,陕西宝鸡市人,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
先秦时期的人口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散见于经史子集当中,既有为奴隶和封建制度服务的糟粕,也有比较合理的内容。认真梳理和总结这些思想及特点,保留其精华,可以完善中国古代人口理论,同时可以对新的人口思想及理论构建和科学有效地解决中国现实的人口问题提供借鉴。先秦时期人口思想涉及内容涉多,本文主要从人文思想方面作以探讨。
一、先秦时期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
1 重民、爱民、养民,它包括对民众的认识、态度以及爱民的措施
综观先秦时期的许多典籍,都能看到先祖们爱护百姓,顺民心愿的记载,如《尚书》中就有“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其懋简相尔,念敬我众。朕不肩好货,感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等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继承夏禹等祖先的训导,提倡“惟天惠民,惟辟奉天”。周成王在位时,也曾谆谆教诲其臣子说:“三事暨大夫,敬尔有官,乱尔有政,以佑乃辟,永康兆民。”“若保赤子,惟民其康矣。”除此之外,周公姬旦也有许多关于爱民的主张,如为官者要了解稼穑的艰难,要安定黎民百姓,要善待孤苦无依的人等。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论述中更有大量这一方面的内容。管子在其著作中不但多次涉及这些观点,而且还将其系统化和丰富化了。如“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民足于产,则国家丰矣,以劳受禄,则民不幸生。”“忧患不除,则民不安其居,民不安其居,则民望绝于上矣。”“‘是故国之所以为国者,民体以为国。”民有三务,不布其民,非其民也,民非其民,则不可以守战。”“居民于其所乐,事之于其所利,赏之于其所善,罚自于其所恶,信之于其所余财,功之于其所无诛。”最终的意义在于:“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醇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日吾亲民,而民亲矣。”为什么统治者要爱民和亲民呢?管子延续先祖们的思想,又结合当时的现实后认为,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要想在纷乱的时代实现霸业,就必须善待百姓,顺其心意,最终在万民的拥护下扩大疆土,一统天下。管子关于这方面的论述还有:“蛟龙,水虫之神者也,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则神废。人主,天下之有威者也,得民则威立,失民则威废,蛟龙待得水而后立其神,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德泽加于天下,惠施厚于万物,父子得以安,群生得以育,故万民欢尽其力而乐为上用。”“君臣亲,上下和,万民辑,故主有令则民行之,上有禁则民不犯。君臣不亲,上下不和,万民不辑,故令则不行,禁则不止。”“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管子不仅深谙安定民心的意义,他还给出了思路和具体措施,如“养长老,慈幼孤,恤鳏寡,问疾病,吊祸丧”,“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以及改善民众的生活环境等,真可谓深思熟虑,用心良苦。
在诸多的措施中,管子特别强调要“使民富”。他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尽管管子富民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齐国的统治,但客观上起到了爱护民众,保护百姓利益的作用。如何使民富呢?一是勿夺农时,使民耕田。他说:“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同时还认为,“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二是“与民分货”。也就是分一部分劳动果实给老百姓,以提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管子认为,分货与民,“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驱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三是轻敛薄赋。管子当政之时,齐桓公曾根据他的建议“弛(放松)关市之税,五十而取……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管子采取的富民政策在当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齐国财富增加,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孔子也继承了先祖们的爱民思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