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技术跟课件深层次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王光生 博士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wgs6611@163.com
1、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挑战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一、为什么要整合?
工业时代
信息时代
300年=1年
2、中国的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吗?
杨振宁:中国的教育态度与美国的教育态度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
丘成桐(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这都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
所谓“扎实的基础知识”,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就是“偏重于灌输式教育”,靠着应试教育,死记硬背起来的东西,这可能真是中国学生的强项;另一种则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也属基础阶段所要掌握的知识,正是因为这一方面的薄弱,所以,丘、杨二位都认为,中国学生的创新意识较差。要是把两人在概念把握上的差异弥合一下,对中美教育比较的基本看法,丘成桐与杨振宁并没有什么差异。
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应试教育取代素质教育,造就一批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眼高手低”人才;偏重智能,废弃全面发展。
不自觉维护“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为知识灌输的对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学习乏味且效率低下;
教师是知识的持有者,学生被看成是知识的接受者。教的人和学的人在地位上有一道尊卑有别的鸿沟。课堂管理的基本策略是倚仗权威。
讲授、教科书、做笔记、作业、模拟测验等机械方法被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
控制是学校管理的基本方面。老师控制学生,学校的行政主管又控制老师和学生。
信任被压抑到最低程度。老师不相信学生能自主学习,学生不信任老师。
3、当代基础教育中的普遍性问题
4、当代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
“新课改”工程
“校校通”工程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传统课程环境与新课程环境的比较
表现形式 传统课程环境 新课程环境
1.师生地位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2.对学生的关注 单方面 多方面
3.学习方式 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
4.学习状态 接受 探究
5.学习反应 被动 有计划地行动
6.学习内容 基于事实知识 内容、方法
7.教学背景 独立的人工背景 仿真、现实背景
8.教学媒体 单一媒体 多媒体
9.信息传递 单向传递 双向、多向传递
6、一线老师的声音
活动起来,表演起来,讨论起来,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语文课就这样热闹了起来,大块大块的时间里,孩子聚在一起聊着、玩着。但是,热闹过头也是“病”—— 一线教师王倩文谈到,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改的一大突破,但一旦过头,就把老师给排除在外了,“失去了老师,学生好比失去了更上层楼的台阶”。
为了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不少老师在课堂上没了是非评判,课堂上随处可闻“你真棒”。但是,表扬过头也是“病”—— 一堂有关朱自清《背影》的公开课上,一名学生发表读后感时说:“朱自清的爸爸穿越铁路给他买橘子,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表现”,与文中渗透的父子浓情差之千里,老师这时候的叫好声让人不是滋味。
教室用上了多媒体,大半时间学生都盯着大屏幕,被称作新课程带来的“读图时代”。但是,花哨过头也是“病”—— “文字本身的魅力孩子们都没有品味到,反而被多媒体抢去了注意力!”徐社东老师指出,阅读课文本身,是语文教学不能丢的“老本”。
明明是教一首诗歌,一位老师却把课堂变成了政治课、班会课,搬出了“美国总统竞选”、“唐山大地震”等古今中外的政治事件。但是,拔高过头也是“病”—— “这是公开课的‘通病’,一些老师认为只讲课文不足以体现自己的水平,结果忘记了自己是语文老师,孩子失去了一堂语文课”。
7、为什么 ?
教育信息化6年“成果累累”
几万所的校园网络
近千亿的投入
几千G的教学资源
几十万名教师培训
从小学就开始的信息技术课
全国人民都在讲“整合”
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体系逐步健全
模式研究成果累累
评价方法和手段逐渐建立
信息化环境不断优化
信息技术游荡在教学边缘
信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师教学用书.pdf VIP
- 《牙外伤》课件.ppt VIP
- Siemens西门子工业SITOP modular 24V 20A, 40A SITOP modular 24V 20A, 40A使用手册.pdf
- 20《肥皂泡》第2课时 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pdf
- 飞思卡尔汇编指令集.pdf
- 2025年考研政治真题含参考答案-仿真模拟现场正式考试排版.pdf VIP
- 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pdf VIP
- 一株耐盐碱黑曲霉及其作为解磷真菌的应用和在促进盐碱地玉米生长中的应用.pdf VIP
- ps入门基础全部课程.pptx VIP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单词表 中英文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