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浦东派琵琶艺术在安徽的传承发展述论
摘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浦东派琵琶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当代最重要的琵琶艺术派别之一。得益于以第七代传人潘亚伯先生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浦东派琵琶艺术在江淮大地生根发芽,发扬光大。其传承形成了网络状传承格局和代际相递的兴盛局面,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作了多首经典琵琶乐曲,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美学观念,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非遗保护视域,可从优秀传统继承、精品曲目创作、师资队伍建设、传承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安徽浦东派琵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浦东派琵琶;潘亚伯;安徽;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8)03-0188-005
发源于上海南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浦东派琵琶艺术”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琵琶艺术派别之一。在安徽,得益于以第七代传人潘亚伯先生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浦东派琵琶艺术在江淮大地生根发芽,发扬光大。安徽的浦东派是当代浦东派的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学界尚未对安徽琵琶展开专题式、系统性的研究。笔者是潘亚伯先生的嫡传弟子,系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琵琶专业教师和“浦东派琵琶艺术安徽传承基地”负责人,长期致力于高校琵琶专业的教学与演奏,有责任、使命和研究优势来完成国内第一个系统研究“浦东派琵琶在安徽的传承发展状况”这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课题,这将对我国琵琶艺术的进一步兴盛发展大有裨益。
一、我国琵琶艺术及浦东派传承概况
琵琶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琵琶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是在隋唐时期,出现了曹妙达、段善本、康昆仑等一批杰出的演奏家,他们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使琵琶艺术达成最初的辉煌。明清时期是琵琶发展的第二个高潮,在不断的改良发展中,琵琶逐渐成为中国典型的民族乐器,并涌现出李近楼、陈牧夫等一批杰出的演奏家。在明末清初,琵琶艺术逐渐分化为风格迥异的南北两大派别,南派(即浙江派)以陈牧夫为代表,经常运用下出轮技法,擅长乐曲有《海青》、《武林逸韵》等,南派琵琶发展迅速,后形成多个流派。北派(即直隶派)以王君锡为代表,经常运用上出轮技法,擅长乐曲有《燕乐正声》等,北派琵琶发展迟缓,缺乏传承。19世纪以后南派琵琶在江浙一带繁荣发展,人才辈出,逐渐形成多个流派。因划分依据和视角不同,学界对其概括不尽相同,程午加、王霖、高厚永、陈重等方家曾作不同的划分。但根据地域划分的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上海派的划分方法最为大家认同(1),其中,浦东派是公认影响最大的流派。
浦东派琵琶肇始于乾嘉之际的上海惠南镇人鞠士林,其族兄鞠克家、侄子鞠茂堂亦为本派杰出人物。鞠茂堂培养了两位高足陈子敬、程春塘,陈子敬又陪养出“琵琶乐器改良第一人”的倪清泉和“琵琶新曲创作第一人”的曹静楼,倪清泉培养出了沈浩初,沈浩初又培养出了林石城。其以鞠士林、鞠茂堂、陈子敬、倪清泉、沈浩初、林石城等师承相传线索清晰。(2)第五代传承人沈浩初先生整理出版的《养正轩琵琶谱》,将弦序、指序、把位、音位等都作详细列表,弥足珍贵。其弟子林石城先生被公认为琵琶艺术之集大成者和琵琶事业的拓荒者,他首次将琵琶艺术引进中央音乐学院的神圣课堂,破除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采用西方记谱法,将原有的工尺谱琵琶原谱按照经典的浦东派琵琶演奏习惯整理成五线谱和简谱,确定正式演奏谱版本,并借鉴西方器乐教学模式标注技法、指法,编著大量练习曲,整理创编出大量乐曲,形成了规范、成熟的教学体系,使琵琶教学走上学院派的专业教学和发展之路。该派传谱有《鞠士林琵琶谱》、《陈子敬琵琶谱》、《养正轩琵琶谱》等,六代传人分别享有“江南第一手”、“天下第一琵琶”、“琵琶圣手”、“琵琶泰斗”等美?u。新中国成立以后,浦东派琵琶在国内传承的范围更加广泛,影响广大,北京、上海、吉林等地尤为繁荣。2008年6月,上海市浦东派琵琶的发源地――南汇县惠南镇的“浦东派琵琶艺术”,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6年底,“浦东派琵琶”安徽传承基地被正式确立,即笔者工作单位所在的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二、浦东派琵琶的艺术特征
艺术流派是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般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一些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相近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1]具体到琵琶流派,其形成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首先,必须有创新的演奏技法与风格,丰富琵琶的音响效果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涵养及丰富的表现力;其次,拥有自己代表性系列乐曲;第三,有巅峰级的艺术大师和传人,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同时,应为广大受众接受、喜爱和公认。(3)这里对作为流派的浦东派的艺术本体特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