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基于封贡互市和宗教信仰的汉藏民族认同研究.docVIP

明代基于封贡互市和宗教信仰的汉藏民族认同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基于封贡互市和宗教信仰的汉藏民族认同研究   [摘 要]明代自始至终都将藏区视为自己的统治下,双方间通过对共同经济利益的追求,形成了交往中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明朝统治者透过藏传佛教这扇窗口观察到与自已不同的价值观念,并给予极大的利用和扶持,相互间共有的心理基础也逐步形成,认同观念自上而下、由行动到心理开始滋生和蔓延。   [关键词]明代;汉族;藏族;互动;认同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047 ― 02   所谓认同,是指自我在情感上或者信念上与他人或者其他对象连结为一体的心理过程。在考察明朝统治期间汉族与藏族关系中的认同问题时,我们发现经济利益与宗教信仰是是汉藏民族认同的基础和关键。   一、封贡互市:认同感产生的经济基础   明代的青海、西藏以及川西、甘南等区域,是以藏族为主体,汉、回、土、羌等少数民族兼有的多民族聚居区,历史上称这里为“其地多僧,无城郭”,因为这里没有统一的地方政权,当地的统治者由上层喇嘛和各部首领担任。   明建立初期,太祖皇帝就宣告天下:“四海内外,皆为赤子,所以一视同仁之心。朕君主华夷,抗御之道,远迩无间”①。明成祖也曾说过:“朕承天命,主宰生民,惟体天心以为治,海内外,一视同仁。天下一统、华夷一家,何有彼此之间?”②在“华夷一家”思想的指导下,在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时,明朝统治者认为“必威德兼施”,③反对“穷兵黩武以事夷狄”,主张“怀之以恩,待之以礼”④。因此从一开始,明政府就确立了以招谕为主的治藏政策。洪武二十年,明太祖为扫清元朝在西北的残余力量而发动的西征,不仅歼灭了元军的余部,而且在藏区民众间,尤其是上层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纷纷遣人主动与明王朝联系,表达归附的诚意。对于这些能主动归附明朝的藏族贵族,明政府给予最大程度的拉拢,具体做法是封归降的上层为指挥同知、千户、百户等职,并允许其子孙世袭其职。同时,明政府针对西藏地区政教合一,各派互不统属的特点,放弃了元朝时的帝师制度,即不独尊某一个教派,而是对各教派的首领给予笼络扶持,分别赐予王或法王的封号,目的是均衡各派的实力,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   通过上述措施,明政府对藏族地区管理的加强,藏族与内地的交往更加密切,喇嘛和官商来京的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分封上层僧侣后,按照规定受封者有定期向明中央朝贡的义务,朝贡一般分为年例朝贡、请职朝贡、贺谢朝贡与临时朝贡几种,各种朝贡在时间和方式上又有不同的规定,但不管是哪种形式,明政府都一应遵守“薄来厚往”的原则,予以丰厚的赏赐。永乐五年,大宝法王贝桑波入朝后,明赏其印敕,以及“金、银、钞、彩币、织金珠袈裟、金银器皿、鞍马”⑤等物。由于藏区位于青藏高原,及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经济生活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兼以在雅鲁藏布江沿岸种植一些青稞、小麦、荞麦等农作物,藏区人民的生活需要基本可以保障。但明朝所赏赐的物品中,除了有藏区生活所需的茶叶、绢帛、棉布之外,还有金、银、彩币、绸缎和金银法器等,满足了藏族贵族对于中原奢侈品的需求,再加上藏族地区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佛事活动频繁,祭祀活动中所需的酥油茶和金钱等物也全靠明政府的贡赐。作为社会其他生产基础的物质生产与其他社会关系基础的经济关系,使得以物质利益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利益与其他利益相比获得了基础地位。因此,对于赐贡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依赖,很容易在藏区上层人士中产生一种与明王朝属于同一个社会关系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茶马互市是明朝和藏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另外一种方式。一方面,明朝在与北方蒙古的作战中,对于战马的需求量非常大,藏区优良的草场和战马可以保证明朝的作战需要。另一方面,因为藏区地处高寒地带,需要摄入大量的高脂肪,由于蔬菜的缺乏,人们需要用茶叶分解体内脂肪,故藏族特别嗜茶。《西藏政教鉴附录》记载:“茶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也”。随后,以奶制品与肉食为主的边民得茶之大益,一时间,藏族的饮茶习俗蔚为时尚。藏族民间素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这反映出茶叶在藏族人民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民间的茶马贸易是一种在汉藏两族之间开展的商业活动,这种商业活动是一种互通有无的交换活动,主要是畜牧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换。民营茶马贸易的发展,使得专门经营此贸易的汉族商人和藏族商人因运而生,如“番民所处老思罔之地,土瘠人繁,专务贸贩碉门乌茶,蜀之细布,博易羌贷,以赡其生”①。在明代洪武年间,由于政府严禁茶马私贩,藏族地区的“番商”面临失去营生的困境。为了维持生活,这些“番商”选择铤而走险,在明朝政府禁令之下开展着走私贩运茶马的活动。因私茶价格较便宜,与“金牌信符”制度下官茶的高昂价格相比,藏族人民更愿意将自己的马匹与私茶进行交易,于是出现了“番人上驷尽入奸商,茶司所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