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战乱中河南社会权力结构的演变.docVIP

明末战乱中河南社会权力结构的演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末战乱中河南社会权力结构的演变   摘 要:明代后期,河南归德府文化发达、科举昌盛、缙绅望族势力在当地占据支配地位。明清鼎革之际,这一社会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末战乱中,社会各阶层纷纷反抗以士绅与世家大族为主的支配体系,由此展开了一场情节极其复杂的动乱图景。明末战乱后,归德府的世家大族逐渐走向衰落,士绅阶层与世家大族的支配体系开始瓦解,地方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转变过程。清代以来归德府的世家大族支配体系不断解体,但又未能形成类似于华南地区的地方自治机制,难以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最终导致了近代以来的各种社会动乱。   关键词:归德府;明末;社会权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4-0129-04   关于明末战乱,以往学界大多从政治史或军事史的角度进行研究,较少从社会史的角度将明末战乱放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内讨论。本文拟将明末战乱放在区域社会中来探讨其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为了更加细致地说明河南社会权力结构的微妙变化,本文试图以河南归德府①为中心,结合家谱、方志等文献资料,对明末战乱中归德府的地域支配体系进行考察,进而探讨明末动乱与河南社会权力结构演变的内在联系。之所以选择归德府,是因为归德府被称为“南北咽喉”,是明末战乱中明朝官军、李自成起义军和清军争夺的主要战场。因而,研究这个地区权力结构的演变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一、明后期世家大族的地域支配与社会矛盾   明后期归德府文化发达、教育昌盛,进士人数在河南省名列前茅,“盖中州士风之厚,以归郡为最”②。这为归德府士绅阶层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清初商丘文人贾开宗曾写道:“忆在前朝神宗日,四海销兵正晏息。子孙休养三百年,世家绵衍饶物力。”③清初睢州理学家汤斌也曾言:“前代吾州盛时,世家耆硕,缥缃充栋,操觚之士,比屋而居。”④从清初文人的回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明后期商丘、睢州等地显族累居、世家大族占据地区支配权的情形。时至今日,商丘地区还盛传着“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归德四尚书”以及“商丘八大家”――“沈、宋、侯,叶、余、刘,高、杨二家在后头”的民谚。   明朝末年,缙绅望族的支配地位逐渐演化为乡宦豪强势力嚣张、横行乡里的局面,河南“四大凶”就是明显的例子。河南“四大凶”指的是四大乡宦,即睢州褚太初、宁陵苗思顺、虞城范良彦和南阳曹某。在“四大凶”之中,仅归德府就占其三,足见明末归德府的乡宦豪强势力的强大。   河南“四大凶”占有的土地尤其之多,如郑廉在《豫变纪略》中所云:“是时,中州鼎盛,缙绅之家率以田庐仆从相雄长,田之多者千余顷,即少亦不下五七百顷。就四家论,曹褚为上,苗范次之。”⑤土地的高度集中意味着更多的农民走向破产,大批小农不得不弃家流徙、卖田完税,沦为佃户、雇工、奴仆或无业游民。明末宁陵乡宦苗思顺在《半舫斋遗草》写道:“除却王庄并势产,寻常百姓已无多。”⑥由于归德小农占有的田地大幅度减少,世家大族与一般小农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不仅如此,缙绅地主与世家大族的强大还是以牺牲庶民地主的利益为代价的。为了占有更多的土地,乡宦望族往往侵夺庶民地主的土地和财产。据方志记载:崇祯年间,豪贵横恣,民家小资畜及美田宅,多公然白夺之。孙瑾,本是考城(民权)弱族,颇富田产。睢州世家窃窥之,一日命强仆数十人,皆凶凶然逼立投状,“索资数十贯未即已前此夺不遂,坐主以死者往往皆是”。⑦明末睢州的世家大族竟然公开抢夺庶民地主的财产,这无疑加剧了缙绅地主与庶民地主之间的矛盾。   明末归德府的乡宦豪强不仅占有大量土地,还肆无忌惮,多行不法之事。据《豫变纪略》载:“(河南四大乡宦)各畜健仆数千人,横行州府,嬉戏之间恒杀人,其平居夺人田宅,掠人妇女,不可胜数,小民不敢一言,有司明知亦不敢一问也。”⑧可见,明末归德府的乡宦势力几乎凌驾于官府权力之上,地方政权根本无法约束乡宦巨室,更有甚者,为了争夺地方资源,乡宦与乡宦之间冲突不断,他们经常不惜兵刃相见,有的还酿成大案。如睢州乡宦褚太初曾率家童数千人,火焚朱家庄,烧死居民无数,⑨这种不法行为充分说明明末归德府乡宦的嚣张。   总之,随着乡宦巨室势力膨胀,乡宦望族与自耕小农、庶民地主、地方官员的矛盾日趋尖锐,再加上崇祯年间归德府的水旱灾害接连不断,“自崇祯改元,竟无乐岁,旱蝗相继,灾异频仍”⑩。明末归德府地区的社会危机非常严重。在此背景下,社会局势逐渐向两个方向演变:一是乡宦豪强越来越肆无忌惮,地方政权几乎不能约束乡宦巨族;二是很多里甲民户逐渐脱离国家控制,沦为“贼寇”。明末归德府的各类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在明末战乱中最终演变成为“流土交讧”的动荡局面。   二、明末战乱与统治危机   归德为齐楚交冲,江淮屏蔽,自然成为李自成农民军夺取中原的必经之路,“梁宋值寇盗之衢,宋(归德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