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碑铭赞文献中年龄类词语汇释
【摘 要】敦煌碑铭赞文献中年龄类词语相当丰富,少年、青年、老年词各自汇聚成群,这些语词有旧词,有唐时新词,亦有沿用典故之词。它们的出现和使用体现了汉语词汇的继承性和丰富性,同时也使汉语言的表达更加精炼、多样、形象。
【关键词】敦煌 碑铭赞文献 年龄类词语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项目号:12JK0400)、榆林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项目号:12GK27)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以敦煌碑铭赞文献为研究材料,以郑柄林先生《敦煌碑铭赞辑释》一书为底本,对其中的年龄类词语进行整理和研究。敦煌碑铭赞是出土文献,文献的真实性不容置疑,语言特色比较突出。再者,目前学术界对古汉语中年龄类词语研究时忽略了出土文献,碑铭赞文献中的这部分语词更是无人问津,由此造成了语文类辞书的缺憾,如《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就出现了词语失收、用例滞后或孤证、释义不当等现象,前贤已有很多补正。这项研究可以弥补这类辞书的不足,使之更趋完美。同时,也能显示汉语词汇的丰富性,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敦煌碑铭赞文献中这类词语相当丰富,有的表幼年,有的表青年,有的表老年,具体如下。
表示幼年的词语
【龆?O】龆,《集韵?萧韵》:“龆,毁齿也。”即小孩脱落乳齿换长恒齿。一般来说,这一生理现象出现在七八岁左右。?O,《广韵?谏韵》:“?O,总角也。”《字汇?丨部》:“?O,束发如两角貌。”“束发”指古代男孩成童时将头发束成一髻。因此用束发代指成童,当指八岁以上的儿童。①宋曾恐《张文叔文集序》:“八九岁,未?O,始读书就笔砚。”“未?O”指未束发。由此可知,“龆?O”即长出恒齿、束发成两角的年龄,即八岁以上的幼童。P.2640②《常何墓碑》:“暗识龙韬,生知豹略,在龆?O之日,总角隽佩之俦。”他书亦有用例。如《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员外散骑常侍清河崔府君墓志铭》:“庆流昆后,笃生明懿,龆?O夙成,幼弘礼义。”《大词典》孤证。
【龀岁】龀,《说文?齿部》:“龀,毁齿也。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从齿,从匕。”龀即更换牙齿,龀岁即更换牙齿的年龄,指幼年时期。(1)P.3556《曹法律尼厶乙邈真赞并序》:“间生灵德,神授柔和,早年之异众超群,龀岁之弃(奇)姿美貌。”(2)S.5405《张福庆和尚邈真赞并序》:“髫年慕道,龀岁披缁。”(3)P.3792《张和尚生前写真赞并序》:“龆年早晓儒王教,龀岁归真守严精。”《曹法律尼厶乙邈真赞并序》中,“早年”、“龀岁”相对,“龀岁”义显豁。《张福庆和尚邈真赞并序》、《张和尚生前写真赞并序》中,“髫年”、“龆年”分别与“ 龀岁”对,“髫”通“龆”,意义显豁。该词在文献中用例丰富。如《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元氏赵夫人墓志铭》:“夫人禀映自衷,容华外洁,金箱龆年,玉振龀岁。”“龆年”、“龀岁”同义对举。“参赞机权,冕旒毕袭,蕴灵岩之奇气,体中贞之妙旨,风飙郁乎龀岁,岐嶷表乎弱龄。”“龀岁”、“ 弱龄”互对。“公讳信,字泰,并州晋阳人也。粤若竹马腾规,结义期龀岁。”《大词典》孤证且首例为清代文献。
【龆龀】:同义并列复合词,指童年。(1)P.3718《张清通写真赞并序》:“智效先成,龆龀早能立事。”文献中用例颇多。《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君讳德》:“龆龀之年,儿中标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酰?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校注?维摩诘经讲经文(四)》:“街坊竞看,仕庶咸嗟,叹幼年能发于善心,怪龆龀解辞于俗网。”“幼年”“龆龀”相对为文。《辽史》卷1《太祖纪上》:“虽龆龀,言必及世务。”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呀,将俺一家儿不留一个龆龀。”“不留一个龆龀”指活口连小孩都不留一个。明施耐庵《水浒传》:“倘或仍昧良心,违戾诏制,天兵一至,龆龀不留。”“龆龀不留”指连小孩都不放过。“龆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由“龆龀七八岁”一句可知“龆龀”所指年龄段。“龆龀英慧,七岁遭母忧”指幼年聪明伶俐,七岁时母亲过世。
【幼龄】幼年。(1)P.3718《张清通写真赞并序》:“幼龄别众,不益不言。”指赞主在幼年时与众不同。宋赞宁《宋高僧传》卷24《唐太原府崇福寺崇政传》:“幼龄敏达,固愿出家。”“幼龄敏达”即幼年时期聪敏通达。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66回:“女将生来正幼龄,英风凛凛貌娉婷。”“正幼龄”即正是幼年时期。“今少子?冥风,弱挺秀容,奇以幼龄,翰披孺童。”“幼龄”、“孺童”互对。“朕幼龄纂历,夙驭鸿基,战战兢兢,若临渊谷。”“幼龄惨失怙,弟妹悲相望。”指幼年时期失去了父亲。“幼龄思奋飞,弱冠游灵台。”《大词典》下限早为唐代文献。
【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