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视野下的《新青年》期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视野下的《新青年》期刊   摘 要:今年是著名的《新青年》杂志创刊整整100周年。陈独秀撰写的《敬告青年》亦即《新青年》的发刊词是一篇带有纲领性的政论,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和强烈愿望。其所述“六义”,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时代的鲜活意蕴。以《新青年》创刊为标志开启的新文化运动为此后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打下最初的思想基础。当代的教育实践与研究要在以往的基础上通过改革获得新的发展。而这,也正是我们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新青年》期刊;《敬告青年》;民主与科学;时代意蕴;教育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0-0012-05   今年,是著名的《新青年》杂志创刊整整100周年。以教育的视野看《新青年》杂志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事情。   1915年9月15 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作为综合性的文化期刊,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几千年来强大的日益走向僵化的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即“赛先生”,Science)、民主(即“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这些伟大的业绩,是《新青年》永远彪炳史册的时代亮色。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由上海迁到北京。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新青年》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以《新青年》为核心的一批时代报刊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白话文运动。在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劲影响下,《新青年》吹响了五四运动的号角,进而成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强大阵地。这对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   一、《敬告青年》文意   陈独秀撰写的《敬告青年》载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卷1号,亦即《新青年》的发刊词。这是一篇带有纲领性的政论,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和强烈愿望。   《敬告青年》作者站在“东西民族涉想不同、现象趋异”的宏观角度立论,满怀激情地讴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作者继而以科学进化的观点,阐发道:“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作者“涕泣陈辞”,寄希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   随即,作者调转笔锋,以清醒冷峻的笔锋,揭示和归纳了在当时现实社会风气中,尤其是在当时的青年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华其发,泽其容,直其腰,广其膈,非不俨然青年也;及叩其头脑中所涉想,所怀抱,无一不与彼陈腐朽败者为一丘之貉。其始也未尝不新鲜活泼,??假而为陈腐朽败分子所同化者,有之;??假而畏陈腐朽败分子势力之庞大,瞻顾依回,不敢明目张胆作顽狠之抗斗者,有之。充塞社会之空气,无往而非陈腐朽败焉,求些少之新鲜活泼者,以慰吾人窒息之绝望,亦杳不可得。”针对于此,作者以“利刃断铁,快刀理麻”的气概,大声疾呼于“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以“六义”为要,“明其是非,以供决择”,以达到“社会庶几其有清宁之日”的目的。   所谓“六义”,即六项标准,是即今看来,仍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的六项原则之要求。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人,“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自人权平等之说兴,“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所谓“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即人的“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非然者,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据此而观之,作者认为我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 “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之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因而作者大声疾呼道:“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夫生存竞争,势所不免,一息尚存,即无守退安隐之余地。排万难而前行,乃人生之天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