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类型研究.doc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类型研究.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类型研究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类型研究   【摘 要】   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探究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协作学习交互类型的研究为数较少。为了能够促进学习者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有效交互,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分布式认知学习理论,搭建了Moodle和微信平台共同支持的分布式学习环境,采用内容分析法对78名大学生网络交互内容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学习者社会交互和学习交互两种类型。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在Moodle和微信平台协作学习交互过程中,学习者自我中心的细化种类数量较多,非自我中心的细化较少,整体交互知识建构层次普遍较低,处于浅层交互水平;第二,Moodle平台更适合以学习交互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微信平台更适合以社会交互为核心的生活表达。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提高学习者有效协作交互具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 分布式学习环境;协作学习;交互类型;Moodle;微信   【中图分类号】 G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7)01-0030-08   一、引 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探究课程学习活动中日益增长的技术复杂性趋势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如虚拟学习环境(VLEs、Moodle、Blacokoard等)的广泛传播与使用、Web 2.0工具的使用等(Conole Alevizou, 2010; Prieto et al., 2014),显示出对分布式学习环境的探究。在分布式学习环境中,采用多种信息技术环境并且整合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和扩展的Web工具来支持学习活动(尤其是协作学习)(MacNeill Kraan, 2010)。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分布式学习环境为学习者在线群体发展做出了贡献(Michinov Michinov, 2008)。它提供了远距离学习者在共同协作任务过程中不受时间或者空间限制的可能性(Brandon Hollingshead, 1999; Graham Misanchuk, 2004; Holliman Scanlon, 2006)。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协作是创造知识建构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教学方法,已经得到社会学家的广泛传播(De Wever, Schellens, Valcke, Van Keer, 2006)。同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尝试使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新型教学,分布式学习环境关注的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交互过程中完成知识建构,发展协作能力,促进高级认知活动的开展。   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黄荣怀, 2001)。协作学习一方面提供了学习者团队合作、协商、讨论和建构性解决问题等的机会;另一方面对学习者在协作学习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起到促进作用(Crook, 1996; Gray, 2002)。因此,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协作学习代表了整个小组的学习能力和对小组的贡献度。当学习者在协作学习中共享相同的学习目标时,他们能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获得共同进步。   协作学习的核心是个人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互,它允许知识通过不同的观点进行共享(Puntambekar, 2006)。学习者通过交互能够相互提供有效的学习帮助和支持,共享成员信息,对小组成员发表的观点、意见等提出质疑,相互讨论、鼓励和敦促,协调小组学习氛围。明确学习者协作交互的类型和特点,有助于教师结合不同教学平台的特性与优势构建优良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良性交互,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研究通过聚焦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交互类型,探究学习者交互知识建构深度和交互效果,从而为促进学习者有效交互、构建创新型技术环境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理论背景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与发展,获得新的知识”(张建伟,等, 2005)。这一过程通常在学习者参与共同体的社会交互中完成。相比之前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随着该理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种能够替代传统教学设计的方法,即学习环境设计。这种方法重在设定宽松的教学目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泛的机会,使学习者通过与学习资源的交互,获得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提高(顾清红, 2000)。该学习环境设计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强调学习资源的非中心化,力求创设较为理想的学习情境,提供学习者之间交流与合作的环境,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