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视点下新型养老住区设计理念.docVIP

医养结合视点下新型养老住区设计理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养结合视点下新型养老住区设计理念

医养结合视点下新型养老住区设计理念   周颖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东南大学建筑学硕士,日本东京大学建筑学博士。博士期间师从日本医疗福祉建筑领域的著名专家、东京大学长泽泰教授,2004-2006年曾任日本国立保健医疗科学院设施科学部JSPS Postdoctoral Fellow。长期以来,一直专注于医疗及养老建筑领域的研究、设计与教学工作。代表作品:泰康之家苏州吴园与成都蜀园诊所项目医疗规划及建筑设计、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甲玛卫生院与扎雪卫生院(南京市援藏项目)、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验实训大楼、昆山市老年医院暨锦溪人民医院(“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小康型乡镇卫生院科科技综合示范工程)、四川省绵竹市广济镇福利院(2010年度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众所周知,老年人的居住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老人的生活品质,而且与医疗、介护等社会事业息息相关。因此,在老年人数量快速增加但尚不富裕的中国,如何为广大老人提供适宜的居住场所来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不仅取决于老年人及其亲属的选择,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文章首先分析老年人的医养需求,并在总结分析目前国际上代表性的养老设施、养老住宅、退休住区以及地域综合健康系统等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住区设计理念。   老年人及其医养需求   前期老年人与后期老年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65岁以上为老年人,其中65-74岁属于前期老年人,75岁以上属于后期老年人。一般来说,前期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程度与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关系较高;而后期老年人的身心机能及ADL会明显下降,且患各类老年病、生活习惯病及身心障碍的比例也会显著增大。因此,后期老年人才是医疗、介护及生活支援的重点对象。   老人的自立度   为了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国外的通用做法是按照自立度将老年人分为自立型老人、支援型老人与介护型老人三类。其中,自立型老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较好,生活基本能够自理,需重点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支援型老人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在进食、洗浴、行走等日常生活中需要获得生活支援和轻度介护;对于支援型老人,要重点防止他们卧床不起或产生严重智障。而介护型老人的身心机能衰弱、生活自理程度很低,需要24小时的重度介护。   图1-3显示了2012年日本的高龄化率(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以及前期老年人与后期老年人中自立型老人、支援型老人及介护型老人的比例。从中不难发现两点:1)超过95%的前期老年人是自立型老人;2)后期老年人中,自立型老人仍占相当高的比例,但与前期老年人相比,支援型老人与介护型老人的数量已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无论哪个国家或民族,多数老人都希望在自己家中安享晚年,好处显而易见,对于自立型老人来说当然问题不大。但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及身体机能的衰退,他们所需的生活援助及医疗介护会持续增加,相反家庭规模却趋于缩小,从亲属那里得到的照顾也越来越有限。对于支援型老人与介护型老人来说,由于目前通所与访问介护服务还远未完善,维持一定水准的居家养老生活势必越来越困难。养老需求的层次与多样   马斯洛(1943年)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依次列为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归属需求(Love and Belonging)、尊重需求(Esteem)及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老年人当然也不例外。概括地说,老年人的生理需求主要包括饮食、睡眠、排泄和居住等;安全需求包括环境、医疗、介护等;归属需求包括爱与集体归属等;尊重需求包括自立、自尊与受到他人的尊敬等;自我实现需求则包括自我肯定与社会贡献等(图4)。   此外,因经济水准、文化背景、地域特性以及价值观念的不同,养老需求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例如,东方老人较注重家庭的天伦之乐,而欧美老人较注重社区生活的参与;身心健壮的老人热衷户外娱乐活动,而文化程度高的老人喜欢读书求知等。   可见,提供养老服务时,除了要着重考虑饮食、医疗、介护等基本需求外,更不可忽视老人的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求,即养老需求的多样化特性。   养老设施与养老住宅   概要   为弥补居家养老的不足,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继建设了一定数量的养老设施(NH,Nursing Home)与养老住宅(SH,Senior Housing)(表1)。各国发展历程也大体相近,养老设施的建设先行,经过一段长短不等的时期后养老住宅逐渐登场。两者的共同点是建筑空间均实现了无障碍化,能充分满足老人日常生活及介护服务的需要。两者的具体差别在于:养老设施主要针对介护型老人(含重度智障老人),管理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