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六个要点.doc

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六个要点.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六个要点

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六个要点   摘 要: 本文主要从结合诗人生平,了解写作背景,注意诗作题目;反复诵读,推敲词句,找准诗眼;抓住作品意象,领会诗词意境;理顺诗词线索,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激发学生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把握诗的修辞,领会诗人情感六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如何有效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古诗词 古诗词阅读教学 要点      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蕴厚重、意存高远,句式工整、韵律和美。《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中考、高考也都将古诗词的默写、赏析等作为考查的重点,古诗词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古诗词鉴赏对众多的初中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对老师教学而言也不易,因而学生学得头痛,教师教得棘手。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几个要点。   一、结合作者生平,了解写作背景,注意诗作题目   清代沈德潜《说诗??语》云:“又如题画山水,有地名可按者,必写出登临凭吊之意;题画人物,有事实可拈者,必发出知人论世之意。”(《原诗: 一瓢诗话,说诗??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45.)。赏读古典诗词必先了解诗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及作品写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词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比如,读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的诗,诗风沉郁顿挫,往往与反映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有“诗史”之美誉。《春望》,当作于“安史之乱”中,诗人住在安禄山叛军统治之下的长安城。了解了诗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后,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这是一首意蕴深沉的爱国忧民的诗,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在了解作者和背景后,我们还要关注诗题。我们现在写文章不也是强调“题好一半文”吗?古人作诗,更讲究拟题。有的诗题点明了作者的感情,有的指明描写的景物、歌咏的对象,有的点明写作的缘由,还有的因为感情和主题都非常含蓄,干脆就取名为无题。因此理解诗词的题目对理解诗词的内容,把握诗词的主旨是很有帮助的。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题中有“喜”,全诗却未着一个“喜”字,但每一诗句又无不传出“喜”,句句紧扣诗题的“喜”字,对春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表达诗人对好雨来临的喜悦之情。   二、反复诵读,推敲词句,找准诗眼   古诗文精粹凝练,音韵和美,教学中历来注重反复诵读,读不懂,鉴赏从何谈起?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教会学生诵读,读准节奏,正确停顿,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读出音乐美;教会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领悟文本内容,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古人最讲究锻字炼词,我们从“推敲”一词的来历就可以看出。因此我们在赏读古诗词时也应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披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例如《西江月》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上饶闲居时所写的,词里描写农村夏夜的美丽风光,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就是从“惊鹊”“明月”“清风”“蛙声”这些词中体现出来的,如“惊鹊”突出“明月”,鹊儿惊醒是因为月色的皎洁。“清风半夜鸣蝉”,虽在半夜,仍有蝉声,清风断断续续地传来,可见天气很热。我们可通过对“明月”“清风”的解读,感受到夏夜的美好;通过对“惊鹊”“鸣蝉”的解读,体味夏夜的幽静;通过对“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的解读,尤其对“忽见”一词的解读,想见农村夏夜的图景,感受到农村丰收的景象和人们喜悦的心情。又如岑参《逢入京使》中 “马上相逢无纸笔”一句中的“逢”字点题,既见行色匆匆,又颇见军旅特色。   抓住“诗眼”不仅能更准确快速地理解诗意,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而且便于欣赏、领略诗歌之美。“诗眼”常在诗歌的关键句中。迅速捕捉“诗眼”,需要从全诗的内容出发,理解各诗句表达的意思,再归类找寻诗的关键。例如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的诗眼是“心远”二字,所有内容都围绕着它。陶渊明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只因为“心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写出了作者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